深圳與東莞這對城市CP,今年利好頻頻。近日,深圳被國家委以重任,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東莞則被同意“創建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打響一場以拓空間為核心的戰役。
地處50-100公裡半徑内的東莞和深圳,被視為一個大都市圈,外界希望東莞能全面加強和深圳對接,早日實現深莞融城。臨深片區的鎮街作為東莞對接深圳的橋頭堡,早已主動邁出步伐,從産業、城市、人口等方面,加速“産城人”雙城融合。
東莞與深圳的合作,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
城
市
深莞同城
可構建半小時經濟圈
深圳的吸引力,東莞早已意識到主動融合的迫切性。8月23日,東莞市委常委會召開學習《意見》精神會議,提出要從戰略層面謀劃與深圳的合作,積極做好頂層設計,加快開展深入系統研究,謀劃一批具體項目并加快推動落地;突出規劃層面的互通交流,形成常态化的對接機制,主動學習借鑒先進理念,提升東莞規劃的前瞻性。
深莞兩城的合作,早在十年前就已啟動。2009年,深惠莞三市簽訂了《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十年後的今天,交通貫通讓兩者聯系更加緊密。廣深港高鐵、廣深鐵路、廣深城際列車已經串聯深莞,穗莞深城軌将于今年9月底通車,贛深高鐵東莞塘廈至深圳北段正在施工;未來,東莞還将有6條地鐵線路接駁深圳。
以華為為代表的深圳企業,近年來與東莞發生越來越多的互動。從2005年首次投資落地東莞以來,華為在過去的14年間,已經在松山湖園區先後投資建設了華為機器、華為大學、華為終端、華為研發實驗室、華為台灣科技園南部學校、華為人才房等項目,成為東莞的千億級企業、超級納稅大戶,也推動松山湖及周邊地區,逐步形成軟硬件開發齊頭并進的區域電子信息産業高地。
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陳鴻宇教授表示,東莞每次轉型都離不開深圳的轉型。陳鴻宇提出了深莞同城化的概念。他認為,兩地不但要構築一個小時生活圈,還要構建半個小時經濟圈,逐漸消除兩地邊界,“像長安、虎門、塘廈、鳳崗樟木頭這些靠近深圳的地區,可以率先實現深莞同城。”
深莞毗鄰鎮街
已經邁出深度合作步伐
事實上,東莞這些臨深片區鎮街,早已開始了“深莞同城”的嘗試。今年7月,東莞長安鎮委與深圳寶安區松崗街道黨工委,在松崗舉行毗鄰黨建合作框架協議簽訂暨松崗長安跨區域共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啟動儀式。
長安與松崗,是東莞與深圳接壤的鎮街。按照計劃,雙方将依托合作框架協議,開展黨建共抓、經濟共促、文化共建等十大方面合作,涉及發起茅洲河流域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聯席會議、産業投資推介會、共建灣區人文高地、茅洲河協同綜合治理、打造法治治安共同體、跨區域城際公交線路建設規劃、幹部合作交流、跨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重點項目。
一個月後,松崗街道黨工委書記阮開江率街道領導班子成員來到長安。雙方先後深入東莞長安vivo工業園以及長安鎮茅洲河指揮部參觀考察,并就茅洲河綜合治理以及兩地黨組織互動、社會基層治理等方面進行交流。
自7月份簽訂協議以來,松崗與長安目前已有27個部門達成了30個項目的共建或合作意向。接下來,雙方計劃鎮街層面年内完成松崗碧頭社區建設跨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部門社區層面開展醒獅、粵劇等文化交流學習等,讓“毗鄰黨建”合作更多、惠及民生、落到實處。
官方緊密交流合作的背後,企業之間的遷移也愈發明顯。2016年11月,深圳一家銷售額超億元的科技企業在長安投資3億元,動工建設新廠房,并計劃将總部遷移過來;2017年7月,來自深圳的裕鑫豐集團在東莞産業園的項目正式奠基開工,在虎門建設一個占地68畝的東莞産業園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将達到15億元。
現在,臨深片區鎮街也意識到,發展要以産業為依托,而不是單純作為深圳的後花園或者住宅區,應該體現為産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
比如,清溪與深投控合作共建的“大灣區·清溪科技生态鎮”項目,緻力于打造成為産城人融合示範标杆;前不久動工的鳳崗“京東智谷”項目也将朝着産城人融合的方向,吸引高端資源的集聚。
産
業
松山湖的“深圳效應”
除了臨深片區鎮街,與深圳聯系最為緊密的還有松山湖。談到松山湖與深圳,“華為”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8月9日至11日,超過1500個華為合作夥伴、超過5000位全球開發者都來到東莞,在松山湖參加這場華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開發者大會。大會期間,華為自研操作系統“鴻蒙”正式對外發布,并将率先應用于智慧屏産品。搭載鴻蒙系統的智慧屏産品“榮耀屏”、全新EMUI系統、升級版麒麟芯片等華為最新自研成果,也在大會期間悉數亮相。
2018年,華為營收7212億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費者業務達到3489億元,占比48.4%,首次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其次是運營商業務為2940億元,占比40.8%。東莞,正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平闆)的重要基地。
松山湖能夠成為華為在深圳之外的重要之選,除了完善的産業配套,距離也是左右選擇的因素之一。松山湖距離坂田僅有50公裡車程,成為其産業外溢轉移的首選。
2018年7月,華為研發及其他部門的2700名員工,從深圳到東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8月11日,華為啟動第二次搬遷,40輛八噸重的貨車,排了60車次,才把5400名員工全部接到松山湖。
現在,越來越多的“華為人”選擇在東莞生活。華為效應正日益顯現并在擴大。華為的到來還帶來了一條産業鍊,包括軟件及信息服務、檢驗檢測、硬件設計等,極大豐富東莞的産業生态圈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研發人員,進一步改變東莞人才結構。
東莞理工學院教授莫安達介紹說,深圳企業進入東莞經曆了三個比較集中的階段。2002年開始,深圳首先出現了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外遷。到了2008年,裝備制造等資本密集型企業開始外遷。從2012年開始,深圳又出現了以智能手機為主的技術密集型高端産業外遷的端倪。
特别是從2011年開始,華為、大疆、藍思科技、康佳集團等知名深企紛紛在東莞布局,選擇地均是松山湖、鳳崗、塘廈等區域。而且,這批企業并非簡單的生産功能的外擴,大部分企業搬遷更注重研發和市場的配套,且多為業内龍頭企業。
深圳“力量”的注入
改變東莞産業結構
據不完全統計,單是2014年至2016年期間,東莞全市共引進深圳企業項目達到604宗。以2015年為例,東莞引進的内資項目有34%來自深圳,引進的超億元企業中有一半來自深圳,并且都是高新技術企業。
2019年第一季度,東莞引進來自深圳的投資項目57宗,協議投資額153.28億元,占境内投資項目協議投資額的27%。有了深圳“力量”的注入,東莞的經濟和産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改變。
從2012年開始,東莞民營工業年均增速接近20%。截至2018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東莞GDP比重達49.6%。截至2019年7月,東莞市民營企業登記注冊戶數突破116萬戶,貢獻了全市近50%的生産總值、60%的固定資産投資、70%的稅收、80%的技術創新成果和90%的企業總數。
現在,東莞臨深各鎮也在積極籌劃提升城市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主動承接深圳産業溢出效應。圍繞金融、科技、産業、人才建設等出台多個配套文件,主動招引和留住外來人才。
“有什麼樣的城市,就有什麼樣的産業、什麼樣的人才。”在鳳崗鎮委書記張耀洪看來,鳳崗要積極對标深圳,從多方面對接深圳,加快融入莞深一體化發展。因此,精細化管理是鳳崗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去年起,鳳崗鎮啟動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從交通設施提升、市政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等領域着手,确定了131個工作項目。
從東莞臨深片區鎮街所發出的“積極”信号不難看出,主動打好“深圳牌”,承接深圳産業溢出,有助于自身競争力。同樣,打好了“深圳牌”獲得的收益也不小:2015年,黃江鎮在深圳舉行經貿合作交流推介會,這樣一場“鎮級”的推介會就吸引了意向投資總額近50億元;2017年底,松山湖率片區六鎮在深圳的推介會,現場簽約超250億元。
人
口
臨深片區的“雙城生活”
深圳的産業轉移,帶來“鲶魚效應”,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東莞本土經濟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深圳産業轉移,給東莞帶來了“人”。包括大批技能人才,也包括來東莞生活的深圳人。這種現象,在臨深鎮街特别明顯。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8點,與深圳龍崗接壤的東莞鳳崗一小區門口,衆多粵B牌轎車已經開始擁堵起來,車幾乎全部駛向深圳。小區門口的房産中介掌握的數據顯示,整個小區的業主幾乎都在深圳工作,少數東莞戶籍的也是選擇從老家入戶東莞的業主。
湖北人王全華在深圳龍崗經營一家小公司。2015年初,看中了龍崗中心區一套兩居室,當時1.8萬元一平米,過了6月直接上到了3.8萬元每平米。錯過上車機會的他,隻能将目光放在了緊鄰龍崗的東莞鳳崗鎮,“買了大運城邦二期房子,每平米2.1萬元。”王全華自嘲,自己是被深圳高房價“逼”到東莞買房的一批人。
同住在該小區的杜丹丹在深圳南山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從居住地到上班的單位有超過50公裡的路程。她每天早上必須在7點鐘就要出門,稍晚一點出門就會趕上早高峰,駕車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公司。她說,公司和身邊的不少同事朋友都選擇在了離龍崗車程不到十分鐘的鳳崗買房,雖然每天開車很累,但無奈自身經濟實力不允許在深圳購房,暫時隻能接受這樣的“雙城”生活。
“睡”在東莞,
工作生活依舊在深圳
“我在這裡住了四五年了,但幾乎沒有去過鳳崗鎮中心購物消費。”鳳崗的大運城邦的高盛華說,雖然住在東莞,但實際上與東莞并無關聯,他們還在繼續深圳的工作生活。
一方面,交通并不方便,去到鳳崗鎮中心區開車至少要半個小時,而最近的龍崗大型購物廣場隻相距不到5公裡;另外一方面,無論是消費結構、檔次、環境,目前來看,兩個區域還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消費的慣性,一到周末,基本上都會選擇龍崗中心城的商場和市政公園度過。
更為明顯的是對孩子教育的選擇。大運城邦配置有一所民辦小學,不過不少業主都表示,希望孩子能夠就讀深圳的公立學校。此外,工作、生活圈子以及身份的認同感也是一大因素,一些受訪的業主表示,“離得再近,這裡終究也不是深圳。”
眼下,戶籍的價值正在不斷降低,依附于戶籍的教育、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正在出現同等化趨勢,相對而言,除了下一代教育問題是考慮入戶的主要因素外,能否持續吸引更多人在當地就業和創業,關鍵還得看産業發展和經濟水平。
對于深圳客的蜂擁而至,對東莞臨深片區各鎮來說,是避免成為“睡城”,能否留住人才。從目前來看,臨深片區塘廈、鳳崗、清溪等鎮相應的服務配套并未及時跟上,部分小區的“睡城”憂慮情緒在暗暗上升。
東莞中原地産市場研究總監車德銳直言,目前東莞已有“睡城”迹象。東莞中原研究中心、安居客對購買其代理樓盤的深圳客戶進行調查:鳳崗、塘廈、松山湖和長安鎮的深圳客比例已超過六成,虎門、清溪和黃江鎮深圳客比例達四成,并在不斷增加。早前有東莞市人大代表提出,應該在推進莞深一體化建設同時,加快提升公共服務配套,如此才能将人才留在東莞,避免成為“睡城”的命運。
留住人才,臨深鎮街
希望成為“稅城”而非“睡城”
在補齊公共設施短闆的過程中,提升服務水平成為臨深各鎮行動計劃的重要着力點。目前,已有四條免費的高速公路将深圳和東莞連接。未來,東莞軌道交通1号線、2号線、3号線将分别與深圳地鐵6号線、12号線和18号線、11号線對接。近期公布的深圳地鐵10号線東延段将直接在東莞鳳崗鎮境内設站,更加強化了龍崗中心城與平湖、坂雪崗的聯系。
為了滿足跨市出行的公衆需求,鳳崗巴士公司近兩年來啟動跨市公交業務,開辟多條線路往返鳳崗的各個小區與深圳龍崗的地鐵站、商場等區域,滿足這些人群長距離上下班的需求。
與深圳接壤的東莞長安鎮,近年同樣在交通貫通方面下了功夫。2017年8月,連接深圳沙井和東莞長安的跨東寶河新安大橋正式通車,兩地距離縮短為5分鐘車程。為了實現對深圳的無縫對接,包括新安大橋在内,長安鎮計劃新建三座大橋直入深圳腹地,共同構築莞深産城融合圈。
在深莞融城進程中,東莞臨深片區各鎮街已意識到,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深圳之外的“稅城”,而非深圳後方的“睡城”。
堅朗五金是從塘廈培育起來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副總裁殷建忠說,塘廈十分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比如,該公司位于戶籍人口僅1400餘人的大坪社區,每年都會推薦約10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到堅朗五金工作,加強戶籍人口與企業的交流。此外,塘廈鎮政府每年為企業員工子女入學提供公辦學位。企業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員工,在社區内的紮根率達到近九成。塘廈鎮委書記方燦芬表示:“唯有加快美麗塘廈建設,加速提升城市品質内涵,才能更好地吸引企業、留住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清溪則通過大力實施“科技清溪”工程,實行人才強鎮戰略,從政策、平台、服務等方面主動作為,大力推進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施“倍增計劃”、創新驅動戰略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今年上半年,清溪引進高層次人才36人、初中級職稱認定90人,提前完成了2019年關于碩士人才的引進目标。與此同時,受理成長型企業人才補貼24人,發放補貼金額20.25萬元。
01、08版統籌:
南都記者 莫曉東 采寫:南都記者 唐建豐 莫曉東 攝影:南都記者 劉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