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号秋實,後改名自清,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後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迹》,散文集有《背影》《歐遊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
二、詞語解釋
①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②朗潤:明朗潤澤
③趕趟兒:原意指趕得上,這裡的意思是各種果樹争先恐後地開花
④醞釀:原意是造酒,這裡是說各種氣息混合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⑤婉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⑦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 的 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文本研讀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 盼春(反複和拟人的修辭)
第二部分(2-7) 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贊春(三個比喻)
2、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麼?用了什麼修辭?
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潑的感情基調。運用了反複和拟人的修辭,表現了對春天到來的急切盼望和喜悅之情。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偷偷地”“鑽”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驚喜之感。這樣寫是無意識、無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六個動詞的連用,表現了人們在草地上的活動和感受,側面寫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拟人。寫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開放、互不相讓的動态。
6、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寫出了春花争豔,萬紫千紅的景象。
7、花裡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甜”從味覺上寫出了花的香味兒。想象,由實寫到虛寫,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一句從側面襯托出春花的竟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其中,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聲音,也寫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聯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争春的氣氛,給人們呈現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
9、‘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手法,突出春風和煦的特點。“撫摸”一詞巧妙地表達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這是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柔和。
10、“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比喻、拟人,寫出春雨的細、密、多的特點。“斜織”“薄煙”形象的寫出了輕盈、迷蒙的特點。渲染了春雨的輕柔、濕潤。
11、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寫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點,“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發讀者的想象。
12、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着。
這三句将視線由植物轉到人,從白天寫到傍晚。動靜結合,有動景,有靜景。“靜默”一詞最妙,運用拟人修辭,烘托出春雨中安靜和平的氣氛,營造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13、“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俗語激勵人們抓緊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
四、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2.《濟南的冬天》老舍
一 作者簡介
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收在《老舍文集》裡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二、詞語解釋
①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②溫晴:溫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④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氣:清秀。這裡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這裡指水清澈見底
⑦貯蓄:存放,儲藏
三、文本研讀
1、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從文中找詞語回答)
溫晴(通過對比突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文章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3、文章是怎樣描寫山的?
①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②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③城外的遠山 ——淡雅
4、文章是怎樣描寫水的?
①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暖
②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綠
③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清
5、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适地睡
着,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運用一連串相關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生動地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适”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狀況、情态,作者賦予了它們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适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寫得活靈活現。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相呼應,用拟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7、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體現了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8、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後的山的?
先寫山的色彩。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寫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精心描繪。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它是銀白,“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再寫山的情态,“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氣!”這樣,就寫出了小雪點染的山的“妙”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小雪點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寫出了其内在美。
9、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寫水,作者抓住一個"綠"字,着重寫了自己對濟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鮮明形象。作者描繪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這其實都是寫水的綠,寫濟南冬天裡綠的精神,綠的生命。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寫"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這實際上是把水藝術化了,感情化了。最後寫"這塊水晶裡,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濟南冬景圖。寫出了這座有泉城之稱的濟南的特色。
10、文章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有什麼作用?
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1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3.雨的四季劉湛秋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合諧而又美麗的旋律,隻有細心傾聽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着萬物也浸潤着人的心靈。被譽為中國抒情詩之王的當代詩人劉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這樣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劉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當代詩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二、思考:
1.文章為什麼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韻律美
(2)文章寫的不單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 “雨” ,顯得呆闆、生硬。
“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
春雨:柔情而生機
夏雨:熱烈而粗犷
秋雨:端莊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靜
3.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什麼?
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淨化。
4.四季的雨有什麼特點,給整個大地帶來了什麼變化?
春雨的特點
夏雨的特點
冬雨和南國的雪
5.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征
樹“睜開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辭方法,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剛剛從寒冬中蘇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6.“春雨圖” 這段文字是如何寫春雨的?是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
是間接描寫。這段文字實際上寫的是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确切的說,這應該是一幅“春雨初霁”圖,因為它展現的是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筆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上。
7.作者說:“隻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那麼在春雨到來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麼樣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顔色是昏黃的,空氣是幹燥的,整個世界是寂靜的,然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來了,一切都變了。
8.春雨圖中作者都描繪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樹、水珠子、水霧、小草、空氣等
9.作為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在寫景上有許多亮點,你認為春雨圖中有哪些亮點?
① 樹:“樹睜開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響表達效果?——影響。
“特别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蘇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②花:把花苞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③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映射着雨後的陽光,更映射着雨後的美麗世界。
④小草:誰聽過春草複蘇、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于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
⑤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甚至讓人忽視。可是在作者筆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後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這正好可以和我們學過的一個句子互相诠釋“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結
劉湛秋的散文有一種田園美,他的文字自然、親切、優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聲,他都能輕松道來,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四、回答問題:
1.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
對雨的愛戀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請簡要概括文中描繪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4分)
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抓住春雨的特點進行細緻入微的刻畫的?(3分)
作者通過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描繪了春雨美麗、嬌媚的特點。
4.本文多處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來表現景物特征。請從第5段中摘錄一個運用了拟人修辭手法句子,并談談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3分)
摘錄的句子是: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讨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妝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莅臨人間。
表達作用是: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妩媚“ 飄然莅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态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4.《古代詩歌四首》
詩歌的分類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唐以前的詩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辭、樂府詩等;② 近體詩(唐以後的詩歌)包括律詩(五言侓詩、七言律詩)和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其中,律詩從上往下又分為:首聯、颔聯、頸聯和尾聯。
2、詩歌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叙事詩、哲理詩
3、詩歌按内容分(題材) :叙事詩 、寫景詩 、友情送别詩 、愛國懷鄉詩、詠物詩 、詠史懷古詩 、邊塞征戰詩 、山水田園詩等 。
一、《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谯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軍事著作。其詩以慷慨悲壯、宏偉壯觀著稱。著有《蒿裡行》《短歌行》《苦寒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篇。
2、《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屬于實寫,描寫了海水和山島的景象,由遠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屬于想象的虛寫,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這首寫景抒情詩,作者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展現了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名句填空
《觀滄海》
1、展現海島生機勃勃的句子是:
2、顯示大海雄偉氣魄和博大胸懷的句子是:
3、運用虛寫,詩人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氣概,同時也顯示了詩人博大胸懷的句子是:
4、詩中描繪實景的句子:
5、詩中描繪實景的句子是:
6、詩中描寫想象的句子是:
7、運用互文的句子是:
8、與詩文正文内容無關的句子是:
9、統領全詩的句子是:
必須掌握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極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兩句表現草木欣欣向榮,生機無限。
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秋風蕭瑟,波浪滔天的雄偉壯觀的情景。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四句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是互文見義,作者以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的寬廣胸懷和豪邁氣魄。這為千古名句。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唐代詩人。
選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
2、背景
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标尉。作者聞訊,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表示慰問。
3、詞義:
左遷:降職。楊花:柳絮。子規:杜鵑鳥。
五溪:五條溪水名。
4、譯文
暮春時節,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标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題:
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6、賞析要點: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古人論詩有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子規”的作用是什麼?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麼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着。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怅氣氛,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1、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本詩最後兩句采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
▲2、詩人為什麼偏要寄愁心與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
因為月照中天,千裡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3、“我寄愁心與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當面說,卻要“與明月”,又是為什麼?
答:因朋友王昌齡“左遷”(貶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邊,“聞”、“遙”可證。
7、藝術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達了對朋友的真切關懷,也展示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
*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憑借想象讓自己的心獨立于身體之外,或随狂風,或随明月,飛向遠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達了悠遠深邃的感情。
練習題
1、“左遷”一詞的意思是(貶官)
2、“楊花落盡子規啼”,楊花落盡,子規啼叫,詩人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既點明了作詩時間,又采用 手法,抒發了 。
★寓情于景 、離别的憂傷
3、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準确的一項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給“明月”,随朋友直到僻遠之地。
B、朋友被貶僻遠之地,詩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聯想古夜郎國,以見其邊遠。
C、詩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與明月”一起寄給身處夜郎的友人。
D、這是一種藝術想象,最能體現詩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摯。
★C
4、詩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悲苦哀怨
5、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拟人,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思,想象豐富奇特,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
6、首句中兩種景物的描寫,既點明了節令是 ,又含有
★暮春 飄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兩句抒情,運用 ,表達了 。
★豐富想象将月人格化 對朋友同情、關心、擔憂的感情。
8、古人論詩有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 。**楊花落盡子規啼
9、表現對遠方朋友的慰問,表現挂念友人命運之情無時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詩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10、本詩表達悲涼氣氛的句子:
★楊花落盡子規啼
1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兩項是()( )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叙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挂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将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像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BC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人。
2、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客路”點明自已是客遊在外,規定了全詩的情調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颔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了出來。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表現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于歲暮月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将驅盡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将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不言思鄉之情,而思鄉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歸,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遊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鄉書”、“歸雁”與首聯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裡的飄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籠罩着一層清淡的鄉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壯麗畫面,寫出了詩人客遊他鄉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懷。
名句填空
《次北固山下》
1、開篇點題,暗含了旅途奔波勞累之意的句子:
2、颔聯是:
頸聯是:
3、蘊涵着新事物必将取代舊事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的鼓舞力量的名句是:
4、表達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5、描寫江上景色的句子是:
6、運用對偶的名句是:
7、運用設問的名句是:
必須掌握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在描繪長江景色。
2、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含新事物孕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表達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名句——詩苑奇葩,豔麗千秋。)
3、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見雁思親,表現了淡淡的思鄉愁緒。
4、這首詩的首聯、颔聯、頸聯都是對偶句。
5、你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站在江邊微風輕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靜,一葉白帆悠然地飄蕩在江面上,恰似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美景。
四、《天淨沙·秋思》
1、馬緻遠,生卒年不詳,字千裡,号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寫下了《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2、題目解說:“天淨沙”,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意為秋天裡的思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兩句是寫景,末二句為抒情。“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鴉還知道投樹栖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着瘦馬的遊子卻隻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夕陽”如血,可以想見它照在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同古道瘦馬上會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與夕陽配合,正應了“日暮途窮”的成語,加重了悲凄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4、此曲描繪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名句填空
《天淨沙·秋思》
1、主旨句是:
必須掌握的内容:
1~3句:用九個景物構成一幅水墨畫,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誇張。表達遊子漂泊在外思鄉的悲情,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