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自西周時期防禦北方少數民族侵犯修建的,戰國時期的秦、趙、燕三國在北方沿北燕山山脈,太行山山脈建設城牆關隘烽火台作為軍事防禦設施。秦始皇統一六國調集數百萬人員修築連接北方的城牆垛口形成萬裡長城,之後的曆朝曆代修整擴建,成為抵禦外族的防禦工事。
至今仍然保留着長城的風貌和建築特征,雖然部分關隘垛口城牆遭受不同的損毀,曆史2000多年仍然呈現在世人的面前。萬裡長城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層面,成為精神家園的重要,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代表,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萬裡長城雄偉壯觀跨越高山峻嶺,在中國曆史上,在中國民族史、建築史、軍事史、文化遺迹史留下了濃彩重抹的光輝篇章。
萬裡長城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建築工程,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崇山峻嶺之間在峽谷山脈之間修建宏偉堅固的關隘烽火台垛口城牆,是克服了種種困難險阻,發揮聰明智慧,将巨大的石塊石條磚塊在懸崖峭壁上曆經十數年上百萬人修建而成,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是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迹,被稱為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萬裡長城之關城
秦始皇修築萬裡長城直到清末時期,作為作為軍事防禦工事,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犯,保護中原地區農業生産和社會穩定,和平時期在長城的各重要關隘、關城、城堡駐守軍隊,防範北部邊疆外敵入侵,雄偉堅固的長城擋住遊牧民族的鐵騎,戰争時期的關口城牆部署軍隊,把守要塞,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優勢,成為重要的軍事屏障,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敢擅自侵擾。
萬裡長城2000多年來發揮重要的軍事作用,曆朝曆代非常重視、加固駐防修繕建設。由于領土疆域的擴大,冷兵器時代結束,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消失,不再駐兵,也不再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建設,更是出現了年久失修的現象,留下了殘垣斷壁。
長城之烽火台
萬裡長城發揮着經濟和文化的作用。萬裡長城跨越東西數萬裡,将許多蠻荒之地連接起來,各關口駐軍兵民聯合開墾荒地,增加糧食收入,并與周邊地區連通,發展貿易人員往來,形成了新的城鎮村莊,促進了區域開發利用,萬裡長城成為勾通東西區域的樞紐。和平時期關口城堡也成為促進民族往來的集散地,為民族地區發展融合發揮了積極作用。
萬裡長城保存自西周至清代的遺迹遺址,石刻雕像建築标識,為研究古代的建築、書法、藝術、傳說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和文化資料。曆代文人騷客留下長城邊塞詩詞作品,神話傳說英雄故事,構築了長城文化和情懷。
長城遺址
萬裡長城的精神力量。萬裡長城既是物質的防禦工事,維護國家民族社會的和平穩定,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延續了數千年,又是精神思想的象征和代表,凝結着鋼鐵牢固、團結一心、恒定久遠、宏偉強大,也是曆史性的文化标識,民族精神的體現。萬裡長城是中國的地理标識文化品牌民族靈魂的體現。
萬裡長城會否重建。經過努力,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未來可期望通航,發揮運輸旅行作用。也引發了對長城的大修重建的讨論。長城與運河不同,大運河具有生态文明建設的作用和意義,近期遠期會創造經濟和文化價值。
天下第一雄關
而長城其根本的軍事防禦作用消失,大規模投資建設額度大、周期長、難度高,預期的經濟效益和價值難以與大運河相比,涉及到環境生态問題,規劃立項設計施工的複雜程度和時間跨度大,旅遊和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需要挖掘和塑造。區域性和分段式建設和修繕逐步開展,未來具備條件可以整體規劃和全面建設,重現萬裡長城的風姿和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