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
語文是最注重基礎的學科,打好語文基礎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下面這份文言文送給大家學習,爸爸媽媽們為孩子收藏吧!
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争,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作者簡介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城)人,繼孔子之後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孟子曾周遊列國,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張,但由于當時諸侯國忙于戰争兼并,其觀點被認為是“迂闊”,幾乎無人采納。孟子晚年回鄒國與弟子著書立說,作《孟子》7篇,共269章。《孟子》語言明白曉暢,又極富感情,具有磅礴的氣勢和強大的鼓動力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舜:姚姓,名重華。
發:起,指任用。
畎畝:田畝,此處意為耕田。畎,田間水渠。
傅說:殷商時為胥靡(一種刑徒),築于傅險(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陸東)。
舉:被選拔。
版築:築牆的時候在兩塊夾闆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築,搗土用的杵。
膠鬲:商纣王大臣,與微子箕子王子比幹同稱賢人。
魚鹽:此處意為在海邊捕魚曬鹽。
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困。
士:獄官。
孫叔敖:蒍姓,名敖,字孫叔,一字艾獵。春秋時為楚國令尹(宰相)。本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稱為鄙。
海:海濱。
百裡奚:又作百裡傒。本為虞國大夫。
市:市井。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裡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故:所以。任:責任,擔子。
斯:代詞,這,這些。
也:助詞,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頓一下,後半句将要加以解說。
必:一定。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苦惱。
心志:意志。
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饑餓。
體膚:肌膚。
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窮困。
拂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颠倒錯亂。拂,違背,不順。亂,錯亂。
所為:所行。
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
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韌。
曾益:增加。曾,通“增”。
能:才幹。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緻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恒:常常,總是。
過:過錯,過失。
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衡于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驗,意為面容憔悴。征,征驗,征兆。色,顔面,面色。
而後喻:然後人們才了解他。喻,知曉,明白。
入: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佐。
出: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
敵國: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
外患:來自國外的禍患。
恒:常常。亡:滅亡。
人常常犯錯,然後才能改正;内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在内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憂患使人生存發展。
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作品鑒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反一正,一是一異,相輔相成地說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兩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說教而感沉悶,又不為邀人眷顧而故發驚人之談;既娓娓動聽,又給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命題的明确提出,在孟子也許隻是為了給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啟迪。但作為一條具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其影響絕不僅僅表現在政治道德上。特别是“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兩句,直接導引了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創造的一條極重要的美學原則的形成,這就是“發憤抒情”這一美學創作原則。這亦是千百年來,孟子此篇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
在修辭上,此文也很有特色。《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采用一連串結構相同的句式,對于同一論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說明,有如千流萬壑,一時俱下,形成滔滔萬裡不可阻擋的氣勢。孟子文之稱雄辯,這類句式的采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小墨留給大家最後的話:
做一個快樂的人,
對自己感到快樂,
展現真實的自我,
無論是對着鏡子還是對着你的愛人。
願你我心中有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