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
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
更新时间:2024-08-03 21:08:32

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衆生萬象多複雜,成全自我不簡單,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做自己才能事事順遂)1

自我精進的三個方法

衆生萬象多複雜,成全自我不簡單

有人說“人之一生無非需要處理兩種關系,一個是與自我的關系,一個是與他人的關系。”

此話雖不究竟,但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論語》的核心“忠恕”二字,就講了這一層道理。但是往往我等眼拙之人,卻對這一智言置若罔聞,甚或當作了無用的雞湯,反倒被他人利用,變成了禁锢我們思想的工具。

何為“忠恕”呢?孔子的本意其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什麼君臣父子的“忠孝”的教條禮節,而是要我們忠于自我,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解:“盡己之謂忠,推己之為恕。”

簡單來說“ 忠”就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恕”就是也要讓别人跟着他的心走。

那麼何為“盡己之心”呢?

首先我們得找到自己的這顆心,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如果沒有找到,為所欲為那不叫忠于自我,是忠于欲望與意念。

如何做到忠于自我呢?

所謂“忠者中也,至公無私”。這句話對于我們當今時代的人而言,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有些不劃算的,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再者當下人生活壓力多大,如果是忠于自我,就是無私奉獻,單純的舍己為人,那不真誠了二傻子了嗎?

其實不然。

忠于自我不是充分的滿足欲望,而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再高深的理論如果無法落實,那對我們來說就是雞湯。

如何化解“盡己之心”與“至公無私”之間的沖突呢?

《中庸》裡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這句話就給我們的心指出了一個安放的溫柔鄉。

第一句話說的是我們的心境該有的狀态,也就是無喜無悲,心境恬淡。六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嘛

第二句話說的是我們修心的方法,也就是如果我們的情緒起來之後呢,不需跟随,也無需壓制,隻要不給這股情緒以力量,任其自生自滅即可,也就是念起而不随。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上對情緒的解讀是其背後有一種思維模式,當我們覺察到這種思維方式之後,不給它添火加油,他自然會如浮雲一樣飄忽而過,這就是佛家講的“念起不随,過後不留”的境界。當然,也不要壓制,也就是壓抑情緒,這種做法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導緻情緒反彈,長時的打肚皮官司妄耗心力,或者将其深埋于潛意識中醞釀發酵小惑成大惑,終将破化人的心性。

所謂“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易是改變的意思。

那麼如何來進一步理解“至公無私”呢?

其實我們的所有情緒波動都是源自于私欲這樣一個标尺,我們拿自己的這把小尺子,不斷的去衡量客觀世界,利則喜,弊則怒;得則樂,失則悲;是則興,非則怨;從不管客觀世界是否認同你這套小标準,強加于客觀世界,世界如如不動,自己卻徒生煩惱。不知天地一馬,而你用私欲将萬事一分為二,在“是、非”中來回的撞壁,豈能不苦呢?

這就是《莊子》裡“螳臂當車”“黃雀在後”兩個寓言的真正含義。

“螳臂當車”說的是你的這點小智慧在大道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黃雀在後”說的是你的那點對世界的認知,就如同螢火一樣,照不亮整片黑夜,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回到我們自身的範圍内,就需要保持一顆至公無私的心态來看待這個外在世界,你才能内心安定,順勢而為,才能有可能心想事成。

總結來說“至公無私”就是讓人不要犯二,是非之二,才能得心安。

正所謂“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帶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

這就是莊子給世人的警示。

但“忘是非”是讓人的心如死水,面如枯槁一樣對待人生嗎?,這就是做回真正的自己了嗎?

非也。

外在事物,高低大小直曲明暗怎會沒有分别呢?我們絕不能閉目為盲,賽而為聾來自欺欺人,隻是不要以己之私來給世界貼标簽,換句話說就是世界還是那個世界,隻是萬物自在,有區别,沒差别。

這就談到了另外一層境界,要區分“智”和“慧”的區别。

智是發現事物的不同,而慧是看到事物的相同。

發現不同,隻需要淺層的智力,因為它有形有相,但看到事物本質的相同,就需要大智慧,因為他是無形無相的。隻有到達了莊子所說的“齊物”,你才能“逍遙”,而我們看到“慧”是有“心”的,它道出了我們心性中的一切都是合一的,也是從心出發的。我們對外不能有分别心,對内也不要自我割裂。就像有人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以及西方提出的唯意識論,都是一種自找不快。感性情緒也是我們的精神能量,隻是用一種不恰當的方式在消耗而已。

那麼如何達到天下大同,萬法歸一,順道而行的智慧境界呢?

1.要向内求

道德經裡講,反者道之動也。就是說人盡人事而順道成事,都是從人普遍認知的反面着手,才能有所成。要想求富貴,求名利,像個直男一樣直勾勾的盯着外界,直抒胸臆往往都會事與願違的。所謂“内聖而外王”就在内求的功夫。

莊子逍遙遊中開篇就講了這層道理。

北冥有魚的這個魚叫鲲,說的就是我們的内在巨大的潛能,功夫在養心,養好了,怒而飛就成為鵬,而大鵬能一飛沖天并不是因為它的翅膀有多大,而是翅膀下的空氣足夠的厚,這也就是孟子說的浩然之氣也。内求,就是要養我們心中這種能成大事的浩然精氣。

《了凡四訓》裡說“天啟其人,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浮者自實,肆者自斂。”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強制于外,其難百倍”

  • 翻譯過來就是,首先有福之人,都是心裡有根,氣定神閑之人,越浮躁,越張牙舞爪越難以成事,所謂“小知間間,大知閑閑”,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很平和的,隻有那些半瓶醋才會嘩衆取寵,看着熱鬧。
  • 其次,我們要敢于做自己的主人,有“我命由我”的氣魄,要敢于改過自新,要知道“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天上降天災,下刀子,不出門就可以躲過,但是人作孽呢?你走哪兒禍就在哪兒,你躲得過嗎?所以禅宗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随身。”
  • 最後,相對于内求,向外求要難上百倍,為什麼?祛病要除根,不然按下葫蘆浮起瓢,東滅西生,就是千手觀音也不夠用。所以王陽明說要破心中之賊。

2.要有悟性

那麼如何内求呢?隻一個恬靜足以。

《大學》中講“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知止”從個人修行的角度來講,就是斷滅各種妄想,至少要有智慧分得清啥是想法啥是現實,啥是觀點啥是事實。隻有達到禅宗說的得定之後,人的心才能安靜,也感到心安,然後才能做出正确的決策,從而心想事成。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在當今這個全民焦慮,人浮于事的年代裡,我等悟性不高之人都沒有能力去做自己,而當一個人沒有能力做自己的時候,那麼永遠會被外在的世界時刻教你做人。各種信息充斥在我們的眼前耳邊,好似所有人都在為我們過更好的生活而勞心費力,各種廣告告訴我們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各種言論告訴我們怎麼做和想才是正确的,各種大師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有所建樹,我們貪婪的接受這一切,甚至都忘了,這些是否是真正想要的,也忘了我們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以及忘了這些信息和觀點是否需要考證。

《娛樂至死》中有一個振聾發聩的觀點——媒介及信息。翻譯過來就是你以為你看到的一切信息是真實世界的反應,卻不知你所能看到什麼信息,是由其他人所決定的,你隻是活在《楚門的世界》裡。

曾經流傳一句話“知道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其實很多道理根本就沒有價值和意義,如果我們無法真正體悟出文字符号背後的東西,即便是知識也毫無意義。

我們要有智慧分得清“道是道,理是理”。

“道”勉強來解釋就是現實中自然而然,無需贅述的規律。而“理”是人對這客觀規律或者現象的強詞奪理。用佛家的方式來解釋是“道”是月亮,“理”是指月的手指。所謂的知識,也隻是指月的一種符号表達而已。

比如,在原始時代,人們還以采摘狩獵為生,有一個人,用手給你比劃,告訴你說向前方的森林裡走,越過一條河,在一個歪脖子樹旁邊有一片果樹林,上面的果子很多很甜,他剛果腹而回,并且在樹上刻了美元的符号,讓你去摘,然後你去了并且滿載而歸,然後有更多人知道了這件事情,這便成了你們這個部落的公理。但有人去了,卻沒有任何收獲,有的沒有越過那條河給淹死了,有人去了沒有找到那個歪脖子樹,樹被雷劈倒了,有人找到了樹上的标記,但卻被一隻路過的熊給吃了,有人找到了,也吃飽了,但卻在回來的途中迷路了,不一而足。

那這個信息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呢?

他人的道理,終将是他人的,所以道家說“絕聖棄智”,釋家說“不立文字,教外别傳”,孔子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儒家聖人王陽明說不願輕易告訴人“緻良知”這一終極心法,就是怕影響後人的修行,要得隻能自己去體悟,去行證。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就是不要用教條來硬塞給别人,真正的智慧是從心而發的,而不是裝進腦子裡的幹癟符号。就像有句話說的很好——如果道理不是自己悟出來的,誰告訴你也沒用。

3. 要看機緣

不管你承認與否,人之一生,都是有意無意的修行。有人說人之一生是一個不斷跟過去的自我講和的過程。但真正明心見性,活得自在,乃至内聖外王,都需要契機,而且這種契機也因人而異,必定每個人的根器不同,精神内容不同。我們看書,做事,過日子,盡管形式不同,事事皆是磨砺,事事皆是讓你醒悟的契機,一事不醒,就再經一事,一本書讀懂了,那也就不需要看其他的書了。

禅宗說“煩惱即菩提”,就看說,我們的種種經曆是得煩惱還是得智慧,都看你如何去轉,有沒有能力去轉,轉的過來就是智慧,轉不過來那就在煩惱中進行無謂的精神消耗。但無論怎樣,有追求的人都是希望在活着的時候,給心找一個最佳的歸處。

王陽明講“心上學,事上練。”

要搞懂這句話中的奧秘,就要搞懂何為心?何為事?心與事上的關系?以及如何修?

何為心?

王陽明說“心即理也”,這句話看似有些唯心主義,我們帶着這一疑問往下繼續探索。

又何為事?

“物者,事也”,為何“物”就是“事”呢?王陽明給了解釋。

“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發便有事,意之所在便是物。”

也就是說對于我等凡夫,要修行,起初是很難看到這個“心”的,它像是一種“無”的狀态,要有抓手就必須從“無中生有”處着手,那就是心智所發的“意”,也可做我們的思維模式,再進一步就從有形有相的事物中來發覺我們的“意”,從而修煉我們這顆心。

這就回答了“心”與“事”之間的關系了。

那麼如何修呢?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是在如何修身上也給出了指引,那就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格物緻知,正心誠意”

“格者,正也,誠者,勿自欺也”。

翻譯過來,就是要想安家立命,成就事業,首先得把自己的心擺正了,不要以自己的私欲去扭曲外在事實,而擺正心态的修身法門,就是要做到不自己欺騙自己。

如何才能斷定自己是否是自欺欺人呢?就是從自己的意念上來自查,如何發現自己的意念呢?就是從事上練開始,因為事之所是事,是因為你的意念有所發動,你将自己的精神能量(意)附着于外在的事物之上,它們就看似成為你精神内容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男人在大街上看美女,不是因為有美女,而是因為你的心裡在意美女,如果是條狗,它在大街上就隻在意骨頭或者母狗,燕瘦環肥對它而言簡直不可理喻。

隻有心正了,外在的事和物才能正。

那麼最終會達到怎樣的境界呢?上文我們提到王陽明說的“緻良知”。

何為良知呢?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不慮而得是良知,如何來理解呢?就是要摒棄掉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一廂情願,人有欲望沒有錯,這是人之本性,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欲望強加給自己和世界,不能你隻要一起心動念,世界就必須要回應你,這就是一種自欺自擾。

所以,有了不慮而得的良知,心就守了中正,也就是給心安放了一個溫柔鄉,恬淡虛靜。以這種平常心就能還世界以本來的面目。

如此之後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

《易經》上說“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幾者,機也”

簡單來說,就是到了這種心無雜念的恬靜境界之人,就能夠發現外在規律的微小變化,也就是機遇,然後見機而為,毫不遲疑。

我們都知道成功的商人對商機都會敏感,能夠在先人一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機會,奪得先機。當然也有不知者做到順勢而為,但是其實也是一種知,隻是心知,而腦不知而已,不然人随時都有萬千種可做的選擇,為何偏偏如此呢?這就是“幾者動之微”的奧秘。

道家說“無為而無不為”,李斯說“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就是這種境界。所以說并不是“百無一用是書生”,而且孔子早就提出“學以緻用”,隻是我們不相信知識的力量,不去踐行書中的智慧,或者隻能做到“近乎其中”,不能“出乎其外”,沒有内化,達到“六經注我”的境界而已。

但我等凡夫卻是怎樣的呢?

内被情緒所困,為一個“私”字妄生苦悶,輕者煩躁,焦慮,重則抑郁,抑郁在中醫裡講就是情志不暢所緻,在這裡也必須談談,欲望和志向的區别。


「精進」做自己才能事事順遂,不自欺方可心想事成(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人到45歲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人到45歲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一個人一旦上了年紀,應該逐漸的過上安穩舒适的生活,頤享天年。過去的很多事情都要逐漸放下,現在的很多事情也要少計較,保持心态的平穩,心靈的幹淨,才能更好的面向未來。常言道:言多必失。這時候,很多話完全可以不必說出口,以免滋生事端,在下面這三件...
2024-08-03
甲魚哪個部位最好吃有營養
甲魚哪個部位最好吃有營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偶爾食用甲魚,特别是在冬天,因為天氣寒冷,所需要的能量多,而甲魚又是非常好的滋補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所以不少人都在冬季食用甲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食用甲魚,比如孕婦就不要吃。那麼...
2024-08-03
詞彙入門第17節
詞彙入門第17節
第223講back,進入了大部分詞類的朋友圈了,十分好用!1】back一般來說,表示方向。比如說:我好往後跑Iranbackback在這個地方是副詞,表示方向。2】介詞短語如果我們要表示,往後退到什麼地方,加一個to,變成backto比如說...
2024-08-03
隻有韭菜餡包餃子怎麼調法
隻有韭菜餡包餃子怎麼調法
包韭菜餃子,調餡記住“2加2不加”,鮮嫩多汁無腥味,個個香噴噴韭菜一年四季都有,但隻有春天才最好吃,口感柔嫩,味道鮮美,最适合包餃子,或是做韭菜盒子了。韭菜餃子分為素餡、肉餡2種,素餡一般是搭配雞蛋、粉絲、蝦皮、木耳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
2024-08-03
聖誕節給男性朋友送什麼禮物合适
聖誕節給男性朋友送什麼禮物合适
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眼前這重點的節日聖誕節元旦跨年即将到來,又到了互相贈送禮物的精彩環節。但可能不少直男心裡疑惑:自己錢也花了,心思也費了,但為啥每次送出手的禮物都被嫌棄?其實,送禮這件事,不僅得看你用沒用心,還得看你送的東西是不是人家...
2024-08-03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