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如果你是北方的朋友,一定會很蒙吧——啥是黃皮果啊?俺咋沒聽說過這種果呢?新品種的水果還是蔬菜啊?
南方的童鞋們,你們可以盡情的笑了,是的,也許你們不知道——北方是沒有黃皮果的,100個北方人裡都不一定有一個吃過。
當然,對于我們幸運的南方朋友,尤其是嶺南兩廣地區的朋友——黃皮果可是大家年年都可以盡情品嘗的酸甜好滋味,而且上市的時間,正是炎炎夏日的7、8月份!
也許,看圖片,北方的朋友還會說:切,這不是龍眼嘛,幹了就是桂圓,誰說我沒吃過~
這黃皮,當然不是龍眼了,雖然它的顔色也是“土黃色”的,但是吃過的朋友就知道,黃皮的皮是軟的,不像桂圓那樣有一層半硬的殼,而且黃皮也沒有桂圓中間那種硬核,最最重要的是黃皮有黃皮獨特的一種香味,和某些柑橘皮有些像的香味,口感則有酸有甜,味道既個性又爽口。
黃皮〔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之所以有異香,是因為其實它是芸香科的一種果樹,而芸香科可是承包了各大知名香水一半原料的芳香植物寶藏品類。
雖然在其他地方知名度比較低,但黃皮在我國的南方可是有超過1500年的栽培曆史,深受當地民衆喜愛。它是一種小喬木,高可達12米,有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的葉片,春天4-5月開花,夏天7-8月結果,種植養護都很簡單,而且結果量很大,一串串果實像葡萄、像荔枝、像龍眼那樣挂着,看着就很解饞養眼,因此,很多地方的人家都會房前屋後種上一兩棵。
黃皮,果肉乳白色,半透明,營養非常豐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而且它的果子既可以鮮食,也可以制作果醬、蜜餞食用,甚至還可以做成佐餐的酸味調料!
說完了“黃皮”,我們再繼續說長得像黃皮的“石黃皮”。石黃皮,看名字就知道它除了和“黃皮”有關,還和“石頭”有關,可是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
别急,先讓我們看看它究竟和黃皮有多像!
有圖有真相:
觀衆:你逗我呢~~不是說長得像黃皮嘛,怎麼來了一棵草?
小伊:朋友們,别急,這隻是“石黃皮”地上的部分,不過,你們說它是棵草,可就不對了,人家是種“蕨類植物”,喏,下面這個圖就是石黃皮的真相了。
怎麼樣,是不是看起來真的很像“黃皮”呀,都是圓圓的、黃黃的、土土的……
其實,上面那種長得像野草的蕨類植物學名叫做腎蕨,因為形态也很像蜈蚣,又被勞動人民叫做蜈蚣草。而“石黃皮”就是它長在地下的“小果實”——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為石黃皮其實就和土豆一樣,其實并不是植物嚴格意義上的“果實”,而是植物的球形塊莖。
拔出地上的腎蕨草,才能見到石黃皮哦
也許,你又會好奇—— 那,土豆和腎蕨它們有沒有果實、有沒有種子呢?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土豆是茄科植物,它和番茄、茄子一樣會開花,也會結番茄一樣的小果子,裡面就有它的種子。而腎蕨是種蕨類植物,它的種子則是在葉片背面的“孢子囊”之中。
作者密恐,就不放高清圖了
這些褐棕色的一排排的東東,就是腎蕨的孢子囊。
由此可見,“黃皮”和“石黃皮”盡管長得像,但就植株整體而言,真的是截然不同呀。而石黃皮,之所以名字裡還有個“石”字,則是因為腎蕨非常喜歡生長在林下石隙中,蕨類植物一般都是喜陰濕環境的,也因此,其實腎蕨也可以當室内盆栽哦。
看起來還有點小高級,不過這種狀态下,當然是很難結出能吃的“石黃皮”啦。
沒錯,“石黃皮”不僅長得像“黃皮”,而且和“黃皮”一樣,也可以食用。
不過石黃皮生吃就沒有黃皮那麼好味了,有點甜味也有點澀,通常,人們将其當作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炖煮、煲湯、熬粥食用,既美味又有利于健康。
說來也奇怪,“石黃皮”的藥用功效和“黃皮”很接近。
作為水果,黃皮之所以受人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其美味,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果皮及果核還可入藥,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于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功能消食,并可解郁熱、除痰行氣、理疝痛。
而石黃皮雖在植物學上和它毫無關系,其藥用功效卻有相似之處。石黃皮味甘淡,微澀,性微涼,功能清熱利濕,甯肺止咳,也有消積、清熱利濕的作用,并可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環節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等。
尤其,在廣東等地,天氣時而濕熱、時而悶燥,秋天等季節非常适合可用石黃皮、雪梨、枇杷葉、杏仁、蜜棗煲湯飲用,有清熱潤肺功效。
總之,黃皮味美,是一種被嚴重忽視的寶藏水果;石黃皮,外表普通,食用和藥用價值卻都很大,也是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寶貴植物資源。
好啦,關于這兩種外表土、價值高的小黃果,今天就講到這裡吧。你們有沒有吃過石黃皮或黃皮呢?——歡迎留言、評論告訴我們哦!
腎蕨
PS:本文為植物科普文章,非醫藥推薦文章,作者從科學的角度特别告知:所有的中西醫食療都是以保健為主的,适用于病症不嚴重的情況,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病症,一定要認真對待、去醫院積極治療。
#科普一下##植物##南方北方##科學有意思##伊壁鸠魯的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