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兼營養師指導軍隊傷病員取餐。陳斌貴攝
編者按給傷病員做病号飯、送病号飯一直是部隊的傳統,在基層再平常不過。一份熱乎乎的病号飯,不僅能給傷病戰友補充營養,也傳遞着組織和戰友的關心。随着基層夥食标準的提高,随着健康飲食、營養飲食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病号飯已不滿足于一碗陽春面或者蛋炒飯了,“因人做飯”“對症吃飯”日益成為“剛需”。本期“特别關注”着眼于此,看看現在的病号飯應該怎麼做、怎麼吃。
“這份病号飯,有我家鄉的味道!”3月上旬,某旅戰士小塗因患胃病正在第910醫院住院治療,喝着專人送來的皮蛋瘦肉粥,他感覺溫暖從胃裡一直蔓延到心頭。
今年是小塗服役的第8個年頭。7年前,他曾因傷在旅衛生院住院理療,當時頓頓清湯寡水的陽春面讓他印象深刻。因此,此次住院前,小塗一直以為病号飯就像飛機上的航食餐一樣,給什麼就吃什麼,來到醫院後的經曆,讓他新奇又感慨。
“你好,醫囑建議你吃半流質飲食,在這個範圍内,可以随意點你想吃的食物。”住進軍人病房沒多久,醫院營養食堂司務長劉群便專門前來征詢小塗對于飲食的意見,并告訴他營養食堂的點餐号碼。劉群告訴小塗,在非普通飲食期間,想吃什麼都可以随時撥打軍隊傷病員點餐專線,會有專人将食物送至病床前。
“做一份病号飯看似簡單,但想要讓住院官兵都滿意其實并不容易。”該醫院保障處負責人左紅亞告訴記者,夥食連着戰鬥力,現在住院官兵的餐桌豐富了,如何吃得營養、吃出健康是他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醫院采取兩種保障模式:對于醫囑交代飲食有特殊要求的住院官兵,他們采取專線點餐、送飯上門;對于正常飲食的官兵,他們采取集中自助就餐,确保部隊傷病員住院治療期間吃飽吃好。與此同時,部隊官兵住院治療時,營養師會根據醫囑和患者病情,交代住院官兵飲食注意事項,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保證營養攝入均衡等,助力官兵早日康複。
記者在該醫院軍隊傷病員專用餐廳裡看到,無論是早餐、中餐還是晚餐,每頓飯都有七八種菜可供選擇,烹饪方式兼顧各個地域人群的喜好。劉群告訴記者,夥食費上調後,飲食保障由過去的快餐盒飯變為如今的自助餐,有效解決了衆口難調的問題。“夥食真的不錯,出院後我要更加努力,精武強能、建功軍營!”因在住院期間經常吃到海鮮,駐閩某部戰士小陳十分驚喜。
據了解,該醫院目前聯合地方單位開發的“軍隊傷病員膳食管理軟件”,現在已進入調試階段。投入使用後,通過這個軟件,住院官兵點餐時,什麼要多吃、什麼少量吃一目了然。對于與治療疾病相沖突的食物,這款軟件還能夠根據病患信息進行自動“屏蔽”,從源頭上保證住院官兵的飲食健康。
新聞延伸
可口又暖心的營養餐
■東部戰區陸軍某旅四級軍士長 孫啟武
前不久,因手指開放性骨折住院治療的戰士肖忠海出院歸隊。我随炊事班的戰友一起為他送去紅燒排骨、筒骨玉米湯等利于康複的病号飯。透過他驚喜又感動的樣子,我好像看見了8個月前的自己。
那時,我當兵已有16個年頭,由于常年的負重訓練,我患上了頸椎間盤突出,導緻硬膜囊受壓。我的手臂常常失去知覺,所以不得不進行髓核摘除人工椎間盤植入術。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經過半個月的住院觀察後,我回到了連隊。我知道連裡向來有給傷病戰友送病号飯的傳統,本以為隻是走走形式,無非一碗面條,頂多加個荷包蛋。所以,當連隊幹部帶着戰友送來“五菜一湯”的病号飯時,我十分詫異,而看到主菜是我從小就喜歡吃的家鄉名菜德州扒雞,我更加驚喜。雖然剛出院,胃口還不是太好,但那頓飯我吃得格外舒心。
當天晚上就寝時,司務長鄭保林來到我床邊,拿着食譜詢問我還有什麼想吃的菜。我這才知道,早在出院前,大家就開始遵照醫囑為我制訂“康複食譜”了。
我接受的這項手術要在頸椎上開刀,刀刀貼着神經,難度系數非常高。雖然手術很成功,但我在住院期間總是忍不住胡思亂想,擔心自己恢複不好、留下後遺症,同時給戰友添麻煩、給連隊拖後腿。而歸隊後的這第一頓病号飯,讓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來。看着食譜上一道道既營養又富有家鄉特色的菜品,我感到,父母雖在遠方,但身邊戰友都是家人。
通過一個多月的靜養,我的身體逐漸恢複,内心也充盈起一股力量。我主動擔任連值日員,讓戰友們中午多休息;連隊裡的熱水器壞了,我找來扳手前去檢修,讓戰友們訓練後能洗上熱水澡;戰友外出駐訓,我把損壞的門窗全部維修一遍……
藥療治病,食療養心。這段時間,我愈加深刻體會到,病号飯不僅僅是一頓飯,它承載着組織的關心,飽含着戰友情深,是密切官兵、兵兵關系的重要載體。有感于此,我暗下決心,好好珍惜在部隊的時光,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年輕戰友,為旅隊建設貢獻力量,以回報組織的關愛。
(本報記者孫興維、通訊員李 仙整理)
微議錄
吃夠标準 科學調劑
■孫興維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在受傷或者生病的時候,最渴望得到别人的關心關注。此時,如果每天都能吃上既營養又可口的飯菜,其作用無異于雪中送炭。從這個意義上說,病号飯絕不是簡單的一頓飯。
過去,因條件所限,病号飯充其量多加個荷包蛋或者牛奶什麼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病号飯的夥食标準也在提高,官兵對病号飯的需求更加多元,如何把病号飯做好、把夥食費用好顯得日益重要。
比如,剛做完手術的病号常常需要吃流食,每天的夥食标準可能用不完,那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個性化區别化保障,不一定非得湊夠标準。正确的做法是,科學調劑、統籌安排,因人因時因病而異。再如,對住院官兵個人而言,術後前幾天吃得少,病号飯就少做,等身體慢慢恢複了,再多做一點、做精一些,實現其整個住院期間的總體夥食達标;就住院官兵群體而言,可與其他病号合并在一起考慮,統籌用好标準,互相貼補,實現總體夥食達标。這樣一來,既讓大家吃夠了标準,又避免了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病号飯不一定是價格昂貴的菜肴,關鍵要促進病号盡快康複、早點出院。因此,各級保障部門一定要多動腦筋,科學制訂病号飯夥食保障方式方法,在制作上多用心盡心,做到能吃什麼就做什麼,需要補什麼就提供什麼,能吃多少就做多少,使病号飯吃夠标準、吃出健康,把組織的關愛落到實處。
來源: 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