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世界幸福報告》時,有一項測量數據引起了我的興趣,那就是壓力(stress),你知道中國人的壓力水平多大嗎?生活在哪個國家的人壓力水平最高呢?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哪些事情會引發最大的壓力以及如何管理我們的壓力呢?
壓力這個詞有其物理含義,比如我們對皮膚施加一個力,皮膚會短暫地凹陷進去,壓力大,陷進去的多,壓力小,凹陷的就少。
我們借用這個物理名詞來形容那些在生活中會讓我們短暫地覺得被壓住的感覺。其實,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的過程。當我們解讀這個定義的時候,我們知道起碼需要兩個條件才能形成壓力:第一個是心理壓力源,第二個是心理壓力反應。
舉生活中最常引起壓力反應的事件為例,即将到來的考試或者面試就是心理壓力源,我們對這個壓力源會形成一種反應,比如考前焦慮、面試前的緊張、焦慮等等,這些就是我們的反應。我們也會發現,不同的人對考試和面試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盡管面對的是同一個壓力源,對它的心理反應卻有可能完全不一樣,學霸和學神,當然那些不太重視此次考試的學渣們可能對即将到來的考試習以為常,甚至不屑一顧,而那些準備不足、卻又相當重視此次考試的學生,卻有可能陷入憂心忡忡、緊張得不停喝水、上廁所,陷入考前緊張焦慮無法自拔。
我們都知道,過高的壓力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像考試這種急性壓力可能會短暫地改變我們的心理體驗,讓我們很不好過。可生活中最常見的還是一些慢性壓力,我們也許都有過跟銀行簽訂了長期貸款的那一刻,從那時起,還貸的壓力就一直背在了身上;我們可能還有養育孩子的壓力、工作上的持續壓力、在親密關系中因為無法信賴而承受着長期壓力,甚至于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母親的唠叨、父親的長期不在場都可能會變成一種慢性壓力。
……就連現在的疫情隔離和核酸檢測,對有些人來說,也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壓力源。這些壓力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卻時時刻刻地在影響着我們的行為和心理健康。
從全球來看,各個地區的壓力水平在過去一年裡都呈現出上升趨勢。如圖所示:(其中這10條彩色的線是将全球分成了10個地區)
(數據來源:《World Happiness Report》)
壓力上升有很大一部分跟疫情的全球流行有關系。2020年,人們感受到的壓力水平比疫情前要高出8%,但是在2021年,壓力水平又回歸到基線水平。這可能是因為,自2019年爆發以來,很多國家的疫情在2020年達到了頂峰,2021年似乎在有些地區出現了轉折。我國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從全球來看,中國人的壓力水平處于中位水平,這也比較符合我們的預期。國人現在常說的内卷,從長期來看,勢必會造成絕大多數人的壓力水平上升。
關于壓力的危害其實我們都有所了解,慢性壓力比急性壓力更有害。從長期來看,過高的壓力水平不僅僅影響着我們的身體健康,增加我們患上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概率,還會極大的影響着我們的心理健康,壓力讓我們的免疫力下降,從而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等心理病症。過高的長期壓力,還會影響我們的表現和成就,甚至于讓一些普通人瀕臨崩潰。
因為客戶催單,然後發瘋般地踩外賣的外賣小哥……
我在前一段時間其實也經曆了很多的壓力事件。我自己入學、娃開學、老公工作調動、疫情反複……這些生活中的變化,讓我的生活壓力突然上升。我能明顯地感受到,突然升高的壓力極容易讓人們平常的生活陷入了一團亂麻,從早晨起來心态就處于緊繃的狀态,一點點風吹草動,比如娃挨了批評,作業馬上就要截止了、家人間的一點點龃龉,都能引發我的神經緊張,然後又是過度反應,瀕臨崩潰……
生活中的壓力事件:适應新生活需要一個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生活中的負面事件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就連那些正向的變化,也會在短期内使我們感知到的壓力水平上升。這一點人們可能意想不到,我們會以為一些好的變化,比如結婚、升職、生娃、換到新的工作……,它們都是好事,讓我們心情愉悅,怎麼會是壓力呢?其實,适應好事帶來的變化,同樣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這些其實也是壓力源,隻是我們容易适應罷了。
有這樣一份生活壓力量表,用來測量我們的壓力指數。仔細查看你就會發現,那些在我們生活中引起了變化的,不論是急劇變化(如配偶去世、離婚、分居、結婚、懷孕、搬家等),還是慢性變化,比如身體的病變、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态改變、舉債、抵押等,都有一個感知到的壓力等級,這就是壓力指數,變化越大,指數越高,總的得分越高,現在面臨的壓力就越大。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面臨着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們的祖輩們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可能一輩子隻會愛一個人,一輩子隻從事一份工作……可是今天的我們,卻像是一個飛翔的陀螺,自身不停旋轉的同時,還要在不同的地方持續旋轉,這可能是造成我們面臨着比祖輩更多壓力的原因。
知道你的壓力來源,才能對其有所準備。對比表中的壓力源,你的壓力指數是多少呢?關注我,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讨論如何管理壓力,如何用積極心理學跟壓力事件和平共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