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的腳扭了。”其實這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資料顯示,它占所有運動創傷的20%~40%。踝關節扭傷多為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或撕裂,嚴重者可伴有撕脫骨折。由于踝關節是人運動的重要樞紐及承重關節,因此其狀态的好壞直接決定人的生活和運動質量。
判斷是扭傷還是骨折踝關節損傷後應首先自我判斷:是軟組織扭傷還是骨折?扭傷者,受傷後即覺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随之踝關節腫脹;若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内外踝部壓痛明顯,可聞及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骨折
踝關節的解剖
主要結構:由胫骨下關節面、内踝關節面和腓骨的外踝關節面構成叉型的關節窩,距骨上部及兩側的滑車關節面作為關節頭共同形成。
内側有内側韌帶(或稱三角韌帶),為堅韌的纖維索,起自内踝尖,向下呈扇形展開,由後向前可分為四部:距胫後韌帶、跟胫韌帶、胫舟韌帶和位于其内側的距胫前韌帶。
外側韌帶,由不連續的三條獨立的韌帶組成: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三條韌帶均起自外踝,均較薄弱。
什麼是踝關節扭傷?在外力作用下,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着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關節扭傷日常最為常見,其中以踝關節最多,其次為膝關節和腕關節。
踝關節扭傷的原因
踝關節扭傷是指踝關節韌帶損傷或斷裂的一種病證。為骨傷科常見多發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小兒中學齡期兒童活動量較大,發病較多。現代醫學認為,踝關節扭傷多在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下坡時,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側或内側副韌帶受到強大的張力作用,緻使踝關節的穩定性失去平衡與協調,而發生踝關節扭傷。以外踝損傷最為常見。
常見症狀為,踝部明顯腫脹疼痛,不能着地,傷處有明顯壓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韌帶扭傷,則足内翻時疼痛明顯;内踝韌帶扭傷,則足外翻時疼痛明顯。如果是韌帶撕裂,則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腫。
踝關節扭傷的治療方法
新鮮扭傷首先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着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至30分鐘。
擡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擡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
活動時最好拿拐杖 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範圍内略着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着地,因為這樣腳闆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内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着地,然後才整個腳掌着地。
處理患處處理時,先用彈性繃帶将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繃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固定幾分鐘後(約3-5分鐘),可先取下繃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嚴重扭傷要怎樣固定住且重新生長
我們的韌帶,隻要踝關節活動的時候,韌帶就跟着活動,撕裂的韌帶不斷活動,不斷重新撕裂,根本就無法對接起來,除非撕裂的部分很少,也就是部分撕裂,但有的情況是全部斷裂或者大部分斷裂,長起來需要穩定住固定住
踝關節扭傷了,關鍵是固定住,讓它長好,不要着急走路,如果确實沒辦法不走路,那麼就戴着行走支具走路,或者用高分子石膏固定。可以勉強走路。否則有可能會關節不穩,反複扭傷,特别走在不平坦的路上,會有恐懼感,總感覺有再次扭傷的心理陰影。
祝平安健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馬上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