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Ottawa)是加拿大的首都,全國第四大城市,面積2,779平方公裡,位于安大略省東南部,渥太華河南岸,多倫多以東400公裡,蒙特利爾以西190公裡。在2011年人口統計中,渥太華城市有883,391人,市區有1,236,324人,使其成為人口普查都會區域(CMA)第四的城市。
在1826年9月26日以“Bytown”之名建立,1850年1月1日合并為一個城鎮,并于1855年1月1日以“渥太華”之名合并取代。并不斷發展成為加拿大的政治和工業技術中心。城市的原有邊界由後來經過多次的小規模兼并而擴大的。“渥太華”這個名稱是來自亞岡昆語(Algonquin language)adawe,意思為“貿易”。渥太華常被華人簡稱為渥京。
加拿大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不同,沒有将首都城市設為聯邦直轄的行政區,但是渥太華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是由國家首都委員會(National Capital Commission)負責。
渥太華最初為愛爾蘭和法國的基督教鄉鎮,現在已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文化、高水準生活水平,低失業率的大城市。
艾蒂安·布魯爾(Étienne Brûlé)是第一位來到渥太華河的歐洲人,并于1610年去五大湖的途中經過了渥太華。三年後,薩缪爾·德·尚普蘭描述了在這個地區的瀑布和見到的阿爾衮琴人。阿爾衮琴人以使用渥太華河一詞達百年了。渥太華原是屬于亞岡昆部落(Algonquian peoples)的加拿大原住民的家園。亞岡昆人将渥太華河稱作“Kichi Sibi”或:Kichissippi“,意思是“大河”。這些早期的探險家來到之後,許多傳教士也陸續來到渥太華。
1800年3月7日,企業家菲利門·懷特(Philemon Wright)在渥太華河北側,位于渥太華對面的魁北克加蒂諾赫爾區域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定居點。他與5名農民和25位勞工,着手開始在此殖民地建立一個名叫“懷特城鎮”(Wrightsville)的農業社區。懷特發現這條河是介于渥太華河谷(Ottawa Valley)與蒙特利爾之間的絕佳木材運輸通道,木材加工和貿易使渥太華地區很快繁榮起來。1812年戰争之後,大量軍人家庭在此定居,政府亦緻力推動貧困的愛爾蘭人向渥太華移民,在此後的幾十年愛爾蘭移民蜂擁而至。同時,法裔加拿大人也從魁北克南下,大部分人參與麗都運河修建工程或從事木材貿易。
1832年,約翰·拜(John By)上校主導的麗都運河工程竣工,将渥太華與金斯敦和安大略湖連為一體,使之成為地區重鎮。運河西部是國會山所在地,稱為“上城”;而東部介于運河與麗都河之間的地區稱為“下城”。嘈雜擁擠的“下城”容易爆發傳染病,著名的有1832年的霍亂和1847年的紅熱病。
1857年12月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雖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但在當年,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内陸小鎮,并且距離殖民地的幾個主要城市(東部的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西部的多倫多和金斯敦)路途遙遠。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首先,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并且位于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現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的城市,定都于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其次,1812年戰争表明,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因為過于靠近美加邊界。渥太華位于腹地,易于防守,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渥太華正好介于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裡),并且城市規模較小,因而不容易受到大規模的暴徒襲擊,因為政治動機,以往的首都城市都受到過這種攻擊。
2001年,渥太華與郊區和周邊地區小城鎮合并,成為規模較大的地區都市。
渥太華位于渥太華河南岸,包括麗都河及麗都運河河口。2001年,渥太華市與周邊的格洛斯特、凡尼爾、内龐、奧爾良和卡納塔合并。渥太華河北岸的加蒂諾(Gatineau)屬于魁北克省,也被視為首都地區(National Capital Region)的一部分。
由于是首都的關系,渥太華的公營部門在該市就業人口中占相當大比重,約聘用了110,000人。
渥太華另一個就業支柱是高科技行業。她是加拿大的信息科技中心,其中科立爾數位科技、Cognos、Mitel等公司總部都是在渥太華。而一些科技公司,包括北電網絡、阿爾卡特、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思科、加拿大貝爾公司、JDS Uniphase等,在渥太華地設有分公司。
大部分科技公司皆是在渥太華西郊的Kanata地區,而該地又被稱為“北方矽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