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應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開欄的話闖過高考,又一批新生即将步入大學校園在這裡,他們将面對與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學習環境,将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舞台、更寬的視野,也将遇到從前生活中未曾有過的煩惱與困惑,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一新生應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一新生應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
開欄的話
闖過高考,又一批新生即将步入大學校園。在這裡,他們将面對與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學習環境,将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舞台、更寬的視野,也将遇到從前生活中未曾有過的煩惱與困惑。
大學第一步,該如何邁好?大學怎樣讀,才能不負自己不負韶華?本報今起推出《邁好大學第一步》專欄,通過問卷調研等形式全方位梳理大學新生在即将開啟人生新旅程時的擔心、困惑、不安或是憂慮,從學業發展、人際交往、心理調适、生涯規劃等角度,邀請新生班主任、專業課老師、輔導員、學長學姐以及宿管老師們答疑解惑,為大一新生提供最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大學生活攻略”。
在大學校園,拿什麼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成為不少大一新生心裡的問号。
“大學新生,想問你幾個問題”,近日,光明日報教育部·光明微教育向大一新生發起線上調查和問題征集。關心專業學習、擔心宿舍關系、憧憬校園戀愛……一個個留言,充滿了年輕的韻律,也寫滿了選擇的焦慮。
我們約請新生班主任、專業課老師、輔導員、宿管老師和學長聊聊他們眼中的大學第一年,告訴你美好而充實的大學生活究竟什麼樣。
新生班主任說:遇到問題别憋着,學會問學會打聽
“大學是一個過程,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問題。具體到大一這一年,主要表現在生活和學習兩方面的調适上。”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師于超已經是第三次擔任新生班主任了。在他看來,調适的快慢直接影響着學生整個大學以什麼樣的姿态度過。“比如說學習上,大學更需要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有一些孩子比較習慣于被管着被督着,如果再内向一些、不太願意交流,就會很茫然、陷入懈怠情緒中。大學課程一環扣一環,後續再想發力,難度比較大。”于超說。
于超坦言,大一本身就是不斷試錯、調适的過程,要樹立“遇到問題不可怕”的心态:“從學校到學院、專業、班主任、輔導員,從對個人學業上、經濟上的幫助,再到心理方面的疏導,都有着全方位的保障體系。同學們出現問題不要憋着,也不要哭着跟爸媽打電話,而是要想辦法找到合理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人。”
“踏入大學校園就是一個小的社會,是一個“織網”的過程,學會織學習的網、人際關系的網。”對于如何找到正确的人,于超給出兩點建議,“要學會問、學會打聽。一是同學們都願意跟同齡人交流,要多找幾個同齡人、多聽幾個人的意見,生活軌迹不隻是一種,要學會甄别、選擇适合自己的意見。二是不要隻問同齡人,還要找到對口的負責人員,比如專業課老師、輔導員、班主任,他們的經驗更多,可能看問題透徹一點,也會給出不同角度的建議”。
專業課老師說:規劃好每一天的生活,盡一切可能縱深探索
該怎麼合理選課、如何适應專業學習、挂科了怎麼辦……新生的困惑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專業學習上。
“大學生活精彩紛呈,但學業專業仍是絕大多數同學未來立足于社會的根本。大家要規劃好每一天的生活。”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實驗中心副主任王嫄建議,在專業學習上,新生們應建立由“廣”到“精”,由“橫向”到“縱向”的概念,“對于學業和興趣,要盡一切可能地縱深探索、學精學細、做真做實。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深入,可以從參加和備戰重要的學科競賽開始、可以從進入導師實驗室打雜開始、可以從積極參與所有學術報告與報告人交流開始、可以從去圖書館把專業課相關書籍讀三遍以上開始、可以從向每一位任課老師請教自己感興趣或聽不懂的知識點開始,甚至可以從與一位學霸的交流溝通開始。”
“對于生涯長遠規劃,要開闊眼界,結合社會實踐、學業學習、廣泛閱讀、學生活動等多元生動實踐,逐漸找到與個人興趣契合、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交彙點,以此為基礎,盡早進行生涯規劃,動态優化生涯規劃。”王嫄說。
輔導員說: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能力是大學必修課
高考失利了,沒有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學的專業是被調劑的,我并不喜歡;很擔心開學後新的環境,不知該如何和大家相處……問題征集過程中,“挫敗感”成為一些新生揮之不去的陰霾情緒。
“不管你即将進入的是否是你理想中的學校或專業,隻要進入校園,就要忘掉曾經的自己,重新開始。”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輔導員李玚建議,“大學和中學有很大差異,第一次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專業課、第一次離開父母溫暖懷抱過集體生活,對大家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希望同學們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成功或失敗情緒中,盡快适應新環境。”
在李玚看來,自主學習,獨立生活非常重要:“大學并不像同學們想的那樣輕松,面對厚厚的課本、看不懂的專業名詞、快速的授課進度,大家可能會産生些許挫敗感。這是大多數同學都會遇到的問題,請不要擔心,在大學裡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大家的必修課。越優秀的人越努力,越努力越幸運,希望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始終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希望同學們能學會理解,懂得寬容:“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同學們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矛盾,希望大家能換位思考,做到三思而後行,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問題,随時可以聯系自己的輔導員。對你們來說,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樣很重要。”
宿管老師說:學會利用學校資源,積極融入校園生活
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場景是“宿舍”。在這裡,新生們會遇到要相處四年的室友,将面臨新的生活環境,也可能遇到未曾想過的生活摩擦。
“從高中走向大學,全新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會讓不少新同學有一個不斷适應、調适的過程。”在清華大學學生社區中心學生公寓區事務科副科長謝晨看來,除了學業挑戰外,大一新生們在生活和社會交往方面也面臨着新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在生活上,除了部分有住校經驗的新生外,很多新生在獨立生活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宿舍衛生如何打掃、個人衣物怎麼洗,都需要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有的新生還會遇到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等問題。而在社會交往方面,大學會遇到新的老師、同學,還有要朝夕相伴四年的室友,如何建立親密的社會關系,也是新生們需要面對的。”
如何提升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快速融入大學生活?
謝晨給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快速熟悉。每年在入校前,很多學校都會給新生發放生活指南,并在學校相關公衆号上對一些校園生活場景等進行介紹,清華在入校後還會給每位新生贈送一本《我是新生》的書籍。新生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前熟悉,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積極融入。入校後,我們的社區德育助理和公寓管理員會進行新生住宿安全教育、開展樓宇間的素質拓展活動等,使新生快速了解公寓生活安全技能,并融入校園生活,大家可以和舍友積極參與,同時也塑造了宿舍間的良好關系。三是要學會溝通。新生入校,難免會遇到很多生活上的問題,不要害怕,積極跟管理員、相關老師溝通,相信适應期很快就會過去。”
學長學姐說:無論哪一種選擇,都能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
總有一些話題屬于同齡人。我該如何選擇社團?宿舍室友如何和諧相處?所愛之人在哪一個轉角才能遇到……一個個充滿選擇焦慮的問題,成為新生們最想跟學長學姐交流的話題。
“不少“才藝小白”加入了社團,在師長前輩的教導下,成了社團達人,擁有了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之前“大門不出、兩腿不邁”的宅男宅女,在大學圖書館、實驗室中,“宅”出了一份又一份科研成果;被家長念叨“滿腦子就想着玩”的同學在大學中也能玩出花樣,創業當上老闆,帶着一大幫人在“玩”中賺錢。”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蘇晖陽看來,大學其實是一個踏入多元社會的“換乘站”,無論是哪一種選擇,細細躬耕、腳踏實地,都照樣能夠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若是自怨自艾、淪為“佛系少年”,看似“躲過了一劫”,實則是抛棄了自己的選擇權,變成了一根随波逐流的“海草”。”蘇晖陽笑言。
如何擺脫這些焦慮?過一個充實自在的大學生活?
蘇晖陽說,和“不再焦慮”的學長學姐交談,大家都會談到一個共同的經驗,那就是堅定、拼搏和不服輸:“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無論走的道路是否如原先設想一緻,隻要堅定信心,不斷奮鬥,定能“條條大路通羅馬”,奮鬥出精彩無悔的大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