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後
“燥氣當令,易傷津液”
空氣的幹燥
對上呼吸道的影響最為明顯
流鼻血、早上起來有點鼻子塞,但是過一會兒就好了;
口幹、嘴唇幹裂,常舔嘴唇,或者經常要水喝;
清嗓子,陣發性咳嗽;
大便幹燥,拉羊咩屎,明顯的津液不足;
這些都屬于很典型的“秋燥症”
大自然是公道的
會在每個特定的季節
生長出人體需要的瓜果蔬菜
比如暑天有消暑的西瓜
秋天有潤燥的梨子、菠菜等
這些滋陰益肺氣的食物
可以幫我們把更多的津液存儲在體内
免受秋燥陽邪的侵擾
安穩度過一個内斂、收藏的季節
下面都是秋季最好用的“奪金”食物
◆◆
蔬菜類獎牌榜
◆◆
01
金牌:小米大米的米油
米油能滋陰強身,和胃氣、長肌肉,肥五髒百竅,過去窮人家把當天熬的米油稱作是“人參湯”,是老百姓飯桌上最常見的補虛食方。
秋天如果家裡人有脾胃虛寒導緻的腹瀉,喝點米粥,熱熱的連着“油皮”一起喝下去,喝幾次能有助于止瀉。米粥護養中國人脾胃緩慢而有力,就是這它的功力,強推一百年!
02
銀牌:蘿蔔(微辣即可)
蘿蔔水靈靈的津液剛好被它的辛辣之氣作用所推動,可以讓這些汁液更好地四處去“潤”我們身體内部的燥,也可以很好地緩解久居室内帶來的疲憊沉重感。為秋冬進補前打好基礎,消積舒膈,排濁通氣。
提示:胡蘿蔔和那些沒有絲毫辣味的蘿蔔不在本品範疇。
03
銅牌:松子
松子除了悅肌膚,在内滋潤各個髒器外,對腸道也有很好的潤滑效果。而且帶有溫性,這就是對付涼燥最好的武器——溫潤,溫可去涼,潤可去燥。
秋天如果能經常吃上一把,适當的油脂會讓我們的身體完美度過“燥”季。核桃、花生米也可以代替。不過注意不要貪多噢,一天一小把就足夠。
04
1 1 1>3的山藥
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通過補益人的肺脾腎三個髒器來完成強大的潤燥滋陰功效的。在金秋之氣裡,最能體貼我們的身心膚,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
山藥還有一個優點,清肺脾之餘熱(陰不足則内熱,補陰故能清熱),是這個季節1 1 1>3的彪悍食品。蒸山藥連皮吃更好,褐色的皮有很好的健胃的作用,煲湯也很不錯啦。
05
紅根菠菜
菠菜,甘溫而滑,利五髒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根尤良。自古被認為是秋季潤燥的上品蔬菜,而且汁液豐富,尤其是以根部有紅色的更好。同時由于它的潤性,因滑而通竅,治老人、久病者大便難下最妙。
◆◆
水果類推薦
◆◆
葡萄
補氣、滋腎液
中醫認為葡萄長得屈曲蔓延,冬卷春舒,與筋相似,故能補益筋骨。肝主筋,脾主肉,乃肝脾交補之藥也,久食令人肥健。
人體在經曆了一個炎熱潮濕的夏季後,體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熱重、身體困乏。在初秋季節,适當多吃一些普通,可以幫助消除燥熱之毒。
橘柑柚
通體皆香,氣足味足
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同。都屬于陽光系的水果,吸收天地精華最多。橘柚通體皆香,氣足味足,吃到身體裡,會被身體以比較快的速度轉化為我們可以利用的體液,也就是中醫常說的“生津”。
古人對橘類的應用,全在橘皮上,有燥濕化痰和胃之功。而且“雖年深日久,不但芳辛不改,轉更清烈,他果萬不能及。此以木實之皮,秋成得辛,禀從革作金之用,故可存可久。”
◆◆
禽肉水産類推薦
◆◆
>>>>
烏雞
烏雞,甘平。雞屬木,而骨黑者屬水,得水木之精氣,故能益肝腎,退熱補虛勞。古代的烏雞曾經被做成藥品專供皇後或是妃子們調經、潤膚、抗衰老用,補血養陰,正适合秋季吃。
>>>>
鮑魚
鮑魚,在過去的年代裡,皇宮内的很多高檔藥丸的調配,選用的是比蜂蜜更具有滋潤作用的鮑魚汁,具有很好的滋陰補陽的功效。
《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曆代認為最适合補陰的名貴食品,尤其是對于身體内部的津液補充,鮑魚在這個深秋不安的季節裡,剛好适合你的身體。
◆◆
茶飲湯水推薦
◆◆
杏仁茶
材料(2-3人份):甜杏仁20克、大米30克、冰糖、雞蛋、水800ml
做法:
1.甜杏仁用溫水浸泡半小時,然後搓掉杏仁皮,留白仁。也可以、買已經去好皮的杏仁。
2.将甜杏仁、大米以體積1:1的比例放入豆漿機,按豆漿機設置加水,然後按“米糊”模式。
3.20分鐘做好後,将渣過濾掉,濾掉渣的奶白色液體就是杏仁茶啦。
西洋菜鲫魚湯
功效:健脾利濕、和中開胃
做法:
1.豬小排先清洗後焯水備用,胡蘿蔔清洗後切塊或條;
2.豬小排和胡蘿蔔先放清水,加半勺黃酒、蜜棗,煮開後小火慢煮約100分鐘;
3.鲫魚清洗後瀝幹水分,在油中下生姜,再将鲫魚兩面煎透,開大火倒适量黃酒,關火;
4.将煎好的鲫魚倒入排骨胡蘿蔔湯中,大火煮開後小火20分鐘左右,不要大力攪拌,防止魚肉碎掉;
5.西洋菜清洗幹淨後,倒入魚湯中煮開,小火10-15分鐘左右,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太子參石斛淮山瘦肉湯
功用:補脾益胃、氣陰兩滋
做法:
1.太子參、石斛、淮山(去皮)洗淨,稍浸泡;
2.豬瘦肉洗淨,整塊改刀起花;
3.上述湯料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個小時,調入适量的食鹽便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揚子名醫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