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
中國人的信仰聖經
信之誠,仰之慕;聖之教,經之法。
一、了解《大學》
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幾與耶教有聖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我們隻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曆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内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 曆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内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産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于海内外,福蔭子孫萬代,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産。有人把《四書》與西方的《聖經》相比,認為它是東方的“聖經”。事實上,無論就其流傳的廣泛,還是就其對于中國人人格心理鑄造影響的深刻來看,這種比拟都是一點也不為過。--(摘自百度百科)
《四書五經》隻是被認為有極強參考價值嗎?也不僅僅是認為它是東方的“聖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文化汪洋似海似乎讓我們無從探尋信仰在哪?猶如大海撈針。腦金至上的時代,肆無忌憚的醜陋靈魂更質疑我們有信仰嗎?今天金錢之上觀歸結于我們沒有信仰的原罪。當代有人認為中華文明或者準确地說漢文明是沒有信仰,或許我們的民族曾經有過,但後來沒了。不知道是文化的悲哀,還是我們的悲哀。
二、傳承《大學》
《大學》是四書之首,更是四書的思想核心,《中庸》,《論語》、《孟子》及後世的經典著作多事是大學核心思想的延續,對大學核心思維展開細化。《大學》不僅是一本書儒家經典,思想核心融合了中華名族幾千年的智慧,《大學》就像一滴濃縮精華,彙聚了中化民族所有智慧的精髓。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别體現在宗教信上。聖經是指智者之言,做人做事的真理,準則,尺度。因此《四書五經》中《大學》不就是我們的信仰聖經嗎?《大學》三綱:明德、新民、至善。八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就為我們人生追求設立信仰,八目為我們鋪設了一條實現這一信仰的進修階梯,絜矩之道為我們樹立做人做事的标準、原則,文章結尾“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生财有大道,花了大量筆墨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确的财富觀。三綱“明德、新民、至善即德本、創新、極緻”比西方的遠景、使命、價值觀早2000多年前。“三綱八目”媲美并超越西方當代願景、使命、價值觀的美國夢,傳承《大學》之道也是我們的中國夢。
三、創新《大學》
我問過身邊很多朋友,你知道《大學》這篇文章嗎?看過嗎?答案都是搖搖頭,一臉茫然。《大學》一書在當代沒有确切肯定其無上至高的地位,惜哉,惜哉,惜哉! 傳承《大學》,尤其是創新《大學》至關重要,值得玩味的是《大學》曰:在新民(即創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成與創新,敗于停止創新,正如《呂氏春秋》所言“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我們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但不是恪守傳統的一字一句,畢竟那個時代太遙遠了,有又誰能真正了解那個相對單純年代,古之聖賢先師給我們留下寶貴智慧的本意呢!南宋朱熹、明代王陽明等文化大家對《大學》進行創新性的整理,解讀……今天這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不僅僅是注重商業,更應該站在文化創新的高度,時代的視角去解析《大學》的本意,用貼近這個時代的表達方式呈現給我們的大衆。
《大學》應該像伊斯蘭《古蘭經》和西方《聖經》成為中華民族人手一本的信仰國書,成為指引人們追求夢想的方向,成為中華民族的普世價值觀。
《大學》主要傳承脈絡(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