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棗”遍紅,落滿白玉盤。
今日頭條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張法老師。随着農曆新年越來越近,大家都準備好了年貨嗎?如今的人們不再為衣食發愁,也逐漸開始倡導健康、綠色環保的輕食生活,我們也挑選了幾樣應景的瓜果零食,為大家解解膩,消消愁~
今天我們先來嘗嘗外形可愛,品種繁多食用方法簡單的“棗”吧!
“棗”,常用漢字,讀作“zǎo”,鼠李科棗屬植物,一般特指它的果實,可食用亦可入藥,别稱有棗子,大棗等。
張法練字格上“棗”字的規範書寫
棗原産中國,在曆史上很早就已經有關于食用和種植的文獻記錄,也很早就有了相關的文學内容。《詩經》言“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禮記載“棗栗饴蜜以甘之”,以及韓非子也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神農本草經》中有關于棗作為藥用的内容。
《說文解字》載: 棗,羊棗也。從重朿。
字源演變
“棗”,金文“朿”表示“荊刺”,兩個“朿”疊在一起,造字本義是一種落葉喬木,葉為掌狀且有葉脈,有多刺托葉,開淺黃色小花,果實暗紅色,多肉可食。篆文承續金文字形,楷書将重複部分用兩點代替,表示“相等、相同”。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
魯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寫道:“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這兩棵棗樹曾在網上引發網友劇烈的讨論,有人回憶起被語文課本和魯迅先生支配的恐懼,有人說魯迅先生也會寫病句,也有人說文學大佬有時候就是逗你玩兒。
魯迅先生究竟是何意圖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棗”在中國的曆史發展,實實在在有幾千年的時間。
關于棗的最古老的著述大概出現于《詩經》,儒家經典對棗的記述更為詳盡。《爾雅·釋木》是中國第一部記錄解釋棗品種的書,其記錄的周代棗品種已有壺棗、要棗、白棗、酸棗、齊棗、羊棗、大棗、填棗、苦棗、無實棗等十一種。
到元代,《打棗譜》中記錄定型的棗品種多達七十二種。到清代乾隆時期,《植物名實圖考》所記錄棗品種達到了八十七種。
“棗”字有關的文學名篇
“棗”也被曆代詩人寫入詩辭歌賦中,詠頌棗樹的詩文比比皆是。透過這些詩文,我們如同穿越了時空隧道,盡情領略先前棗鄉風光、感受曆史滄桑、回味故人先賢和當代人愛棗的情懷。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缲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蘇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棗花》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百憂集行》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李颀《送陳章甫》
以上就是今天關于“棗”字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歡!
随着時代的發展,“棗”也因其可愛的外形被賦予了諸多吉祥的祝福和寓意,我們也在這新年之際,送諸位一盤大紅棗,願新年紅火吉祥,紅火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