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栗樹村葫蘆
栗樹村葫蘆
更新时间:2024-10-01 08:21:03

“鄧大爺,我們來收葫蘆啦!”鄧慶國聞聲,急忙穿着拖鞋從屋裡跑了出來。“你們可來啦!快看看我種的葫蘆多大。刮葫蘆皮時,每一個我都刮得可仔細了。”鄧慶國從自家擺滿了葫蘆的炕上拿起一個約半米高的葫蘆向大家展示。

栗樹村葫蘆(白台子鎮孫家峪村)1

村民清點自家葫蘆數量。李進媛 攝

鄧慶國是錦州淩海市白台子鎮孫家峪村的村民。孫家峪村共有6戶貧困戶,2016年,這6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為了防止貧困戶返貧,進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今年年初,遼甯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多次來到孫家峪村進行考察,結合實際情況後決定為村民們免費提供葫蘆苗,待到葫蘆長成後再以小葫蘆一個2元、大葫蘆一個20元的價格進行回收。

“看似是讓村民種植葫蘆,實則是為了将非遺文化中的葫蘆工藝融入其中。”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産烙畫項目傳承人李瑞群向大家介紹,葫蘆刻繪曆史悠久,2008年,我國傳統手工藝葫蘆雕刻,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近年來,葫蘆工藝品更是作為重要的傳統文化禮品遠銷韓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市場前景廣闊。

“如果葫蘆種好了,下一步研究院計劃派專業團隊到村裡教村民在葫蘆上雕刻、烙畫,進而帶動村子形成集葫蘆種植、繪畫加工、藝術品出口為一體的葫蘆文化産業鍊。”孫家峪村駐村第一書記齊光宇說,現在回收一個小葫蘆的價格是2元,如果村民掌握了這門手藝,經過工藝精修後的小葫蘆可以瞬間漲到6元甚至是10元,整個過程不需要村民們花一分錢。“村民們不僅能扛起鋤頭,還能拿起畫筆,在掙錢的同時讓村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前期的商讨、規劃後,5月10日,研究院便将培育好的300餘株一類優質葫蘆苗送到了孫家峪村,根據村民家中的經濟情況及個人種植意願,将這些葫蘆苗分給了32戶村民。鄧慶國家就是其中一戶。

栗樹村葫蘆(白台子鎮孫家峪村)2

鄧慶國家種的葫蘆。村民供圖

“說是免費給我們葫蘆苗讓我們種,到時候有人會來收。把苗送來以後就教我們怎麼種葫蘆。我也沒種過葫蘆,到底能不能種活啊?真能有人來收嗎?”就這樣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鄧慶國在研究院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種下了自家的50株葫蘆苗。

由于是頭一回種沒有經驗,葫蘆苗種下後,鄧慶國卻慌了神:用不用施肥?會不會招蟲子?多久澆一次水?為了能夠及時解決村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院工作人員當場用微信建了一個“葫蘆群”,把分到葫蘆苗的這32戶村民都拉了進來。平日,村民們就在微信群裡互相交流種植經驗,專家也會不定期地指導大家如何能把葫蘆種得更好。鄧慶國說:“這個微信群可老方便了,平時還有專家發種葫蘆的視頻,我就跟着視頻裡面學。我們摘完葫蘆,群裡還教我們怎麼刮皮。”

栗樹村葫蘆(白台子鎮孫家峪村)3

鄧慶國摘葫蘆。村民供圖

12月3日,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孫家峪村,第一戶便到了鄧慶國家。鄧慶國早早地就把自家摘下來的葫蘆按大小依次擺好,等着研究院的人來清點回收。

“大爺,嚴格來說,這些葫蘆的個頭并沒有達到大葫蘆的标準。”李瑞群對鄧慶國說:“但是第一次種能種成這樣已經很好了,這些葫蘆中個頭稍大的,我們就按照大葫蘆來收了,大的一個20元,小的一個2元。”鄧慶國家的葫蘆,大的小的加起來有180個,共計800元。

栗樹村葫蘆(白台子鎮孫家峪村)4

李瑞群指導鄧慶國如何刮葫蘆皮。李進媛 攝

拿到錢的一刻,鄧慶國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居然真的能靠種葫蘆掙錢,明年我一定能種得比今年好,争取比今年掙的還多!”

此次葫蘆回購,32戶共收回小葫蘆500餘個,大葫蘆近300個,共計分發給村民7000餘元。看到真金白銀落入自家的口袋中,村民們争相報名明年的葫蘆種植名額。村民王大姐說:“真是太感謝研究院了,給我們免費提供葫蘆苗幫助大家增加收入。聽說明年還有老師來教葫蘆繪畫,我還得認真學習,這樣就能掙得更多了。”

此外,據李瑞群介紹,研究院此前調研時,每一次來這裡都是漫天黃沙、塵土飛揚,除了發展葫蘆文化産業鍊,種植葫蘆還能提高環境質量,如果大面積種植葫蘆,打造綠色生态園,可以較大程度改善這裡的生态環境。

(責編:李進媛、湯龍)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