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的話題上周突然火熱,這事兒挺有意思。不過資本運作的方式非常豐富,公私合營不稀罕,運作好了也賺錢。這種事在國内有過,國外也有,而且在航空業界非常流行。
圖:國外也有“公私合營” 攝:拉上窗簾
航空業投資太大,許多國家的民航業起步時都由政府操辦。後來西方國家的政府專心搞“服務”,多數退出。但至今意大利航空、葡萄牙航空和日本航空等都還有政府不少股份,所以它們都是“公私合營”。
“投資”和“運營”是兩碼事,關鍵還是管理。隻要投資者做好監督,運營方專業精幹,個别國營公司也能賺到錢。比如說新加坡航空是國企,但管理好口碑好,利潤也高,一直是業界翹楚。“王國”性質的阿聯酋航空和卡塔爾航空等,依仗油便宜,也幹得不錯。
圖:“國企”也能做得很好 攝:拉上窗簾
我國50多家航空公司(不含港澳台)現在生意慘淡,都不能算“成功”。但這主要是受防疫政策影響,隻要衛健委一句話,恢複盈利的可能性極高。在反彈時,民營航空和公私合營的公司通常比國企反應機敏。那麼我國哪些公司屬于國營?哪些公司屬于民營?又有哪些是屬于“公私合營”呢?
圖:我國大型航企都是“國企” 攝:拉上窗簾
我國的大型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是政府創辦和經營的,是徹頭徹尾的國企。常說的“八大”都是這樣,包括:
1、南方航空 2、東方航空
3、中國國航 4、海南航空*
5、深圳航空* 6、四川航空
7、廈門航空 8、山東航空
這裡面有話題。比如說深圳航空在創辦時有民營資金,還被民營企業家控制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國航控股51%,已經牢牢地掌握話語權了。還有海南航空本來是海南省政府搞的,大家都知道現在屬于方大集團,算“民企”了。整個海航集團的情況比較複雜,後面再說。
圖:深圳航空曾被民營企業家控制 攝:拉上窗簾
以上“八大”中有上市公司,吸收社會資金。但因為主導權在國資委,所以這些上市公司并不被認為是“公私合營”。
還有一些無論由誰創辦,現在都屬于“國營”的公司,它們分别是:
1、上海航空,現屬東航集團;
2、聯合航空,現屬東航集團;
3、成都航空,最早由民資創辦,現在最大股東是中國商飛,屬于國營;
4、幸福航空,中航工業旗下;
5、西藏航空,國航與地方國資合作創辦;
6、河北航空,曾有民資進入,現屬廈航集團;
7、昆明航空,深圳航空創辦;
8、重慶航空,基本等于南航重慶分公司;
9、青島航空,最早由民資創辦,現在國營;
10、瑞麗航空,最早由民資創辦,現在國營;
11、多彩貴州,地方國資創辦;
12、江西航空,地方國資創辦;
13、湖南航空,原紅土航空,最早由民資創辦,現在國營*;
14、天驕航空,地方國資創辦;
15、郵政航空,最早由國資合辦,現歸郵政局;
16、中原龍浩航空,最早由民資創辦,現在國營;
17、一二三航空,東航集團旗下;
18、西北國際貨運,地方國資創辦。
其中湖南航空仍有民資,國資是最大股東但不主導經營,有人認為應屬于“公私合營”——那就算0.8個吧。
圖:湖南航空國資控股但未占主導地位 攝:拉上窗簾
我國的“民營航空”現在的有12家,分别是:
1、春秋航空 2、吉祥航空*;
3、奧凱航空* 4、順豐航空;
5、華夏航空 6、長龍航空*;
7、東海航空 8、九元航空(吉祥航空旗下);
9、圓通貨運 10、龍江航空;
11、中州航空 12、京東航空。
這其中也有三家情況特殊(已加星),比如說奧凱航空實際可能已被國資控制,吉祥和長龍都接受了有國資金。但因為仍能掌控大局,飛友還把它們當作民企對待——當然,它們仨現在應該都屬于“公私合營”了。
圖:長龍應該是“公私合營”了 攝:拉上窗簾
最後值得說的是海航集團旗下的12家公司,因為當初是海航集團與地方國資合作創辦,而海航集團現在“民營”,所以這些公司全部都變成了“公私合營”,包括:
圖:公私合營桂林航空 攝:拉上窗簾
1、首都航空 2、天津航空;
3、祥鵬航空 4、西部航空;
5、金鵬航空 6、北部灣航空;
7、福州航空 8、烏魯木齊航空;
9、長安航空 10、桂林航空;
11、大新華航空 12、天津貨運航空。
這樣全部算下來,我國“公私合營”的航空公司,一共有15.8家。
文中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文章或有謬誤。轉載責任自負。
↓ 喜歡拉,拉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