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教誨後人要一步一個腳印,從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遠,用心地把眼前的事情盡善盡美的做好,堅持的做下去,從小到大,不斷的逐漸積累,定會實現鴻鹄之志。最終建立豐功偉業。這就是古人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然而行事之時,常有盲人騎瞎馬行徑,故,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之說。讀書是一種修行,行萬裡路是一種曆練。通過曆練而開悟,讀萬卷書可使自己才識過人,行萬裡路,可使自己親身感悟其中道理所在。在讀書,行路的實踐過程中學而又思不斷修正,以緻用最簡捷,最正确,最快速的方法實現目标。
古有伯樂,着有《相馬經》一書,其子先睹。 《相馬經》曰:"千裡馬的主要特征是:額頭高,眼睛大而有光,蹄子像堆起來的酒曲",看到這裡其子恍然大悟,原來相馬競然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父親如果早就這麼說不就好了嗎?他将這些話牢牢的記住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尋找千裡馬去了。過了幾天伯樂的兒子興高采烈的回來,一進院子就向屋裡的父親大聲喊道:父親大人快來看呀,我找到了千裡馬啦,父親聽到後,急忙出屋,心想兒子進步可真夠神速的,這麼快就找到了千裡馬啦。順着兒子手指的方向一看,真是氣的哭笑不得,原來兒子找回來的競是隻大蛤蟆,還說:你看這不就是額頭高高,眼大而發光,遺撼的就是蹄子小了一點點。父親無奈地搖搖頭說:你這千裡馬隻會跳,不能騎呀!
這個故事是告訴後人,不能僅僅讀一本書就讀到了精華,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去體驗,感悟,否則就會與你的目标背道而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