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話
您知道現在最時髦的話是什麼嗎?當然是東北話!東北四季分明,隻是冬季稍長了些。人們都說東北一年隻刮兩次風,一次南風,一次北風,每次刮半年。雖然是個笑話,可是東北風大卻是事實。尤其是冬季刺骨的寒風再加上幾場大雪,那冷的,俺們地地道道的東北人都忍受不了。不過,正是這種嚴酷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東北人樂觀豪放的性格。
記得老師講過一次他的經曆:那年他和幾個同事到上海出差,都是些東北大漢。中午吃飯時,來到一家小餐館,特意囑咐要大盤。周圍的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一會,幾盤菜就一掃而空了。看周圍的人,都在慢悠悠地細嚼慢咽。聽說上海人食量很小,每頓飯隻吃一小碟,果真如此。可憐的是東北大漢們還沒放開肚皮,菜就沒了,他們也不好意思再吃下去,隻好結帳走人。隻聽周圍人小聲嘀咕:“東北的,還沒吃飽呢!”可不是,他們回旅店又泡的大碗面才算解決。我們吃飯的時候通常就是在火炕上放一張小炕桌,平時也不用什麼菜,夏天就是一砸大蔥,一碟大醬,和上茄子和土豆,保你吃得滿頭大汗;冬天當然就是酸菜。來客人時,先上四盤押桌菜,必有酸菜炖豬肉(粉條)。最喜歡過年的時候,家裡都會殺豬,然後請親戚們一起吃殺豬菜。剛出鍋的五花肉炖酸菜,熏得滿屋噴香。撿一塊在盤子裡,沾點醬油,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在斟上一壺小酒,在熱乎乎的炕上閑聊,胡侃,不單保你大飽口福,而且會聽到許多趣聞逸事呢!
其實現在的東北人并不是以前人們印象中的那些穿個大棉襖,戴着狗皮帽子,虎背熊腰的東北大漢。現在的東北人,也是很時尚的。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東北女孩,都是引領時尚潮流的,率真可愛,大膽前衛。
在這片黑土地生活的人,都是熱情好客的。因為是這片黑土地和嚴酷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東北人樂觀豪放的性格,區别于南方人的溫文儒雅,東北人的性格更加顯得棱角分明。
說到東北,就不能不提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養個孩子吊起來,姑娘叼個大煙袋。
“窗戶紙糊在外”--------東北雖然四季分明,但是冬季長達5個月,不時有大風和暴雪,如果糊在屋裡,等雪融化了,容易被水蒸汽弄濕,也容易被窗戶縫的風吹壞。糊在外面,不僅可以避免窗戶紙脫落,而且還可以阻擋風沙。糊窗戶用的是“高麗紙”,糊時還要淋上油,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又可以是窗紙堅固耐用。不過這些都是早些年在沒有玻璃窗戶之前的情況,現在的東北,幾乎家家都是明亮的玻璃窗,也就用不到糊窗戶紙了。
“養個孩子吊起來”------這個習俗是源于東北最早的民族:滿族和蒙古族,這兩個民族都是遊牧民族,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不僅要與豺狼虎豹搏鬥,還要與蛇蠍為伴,将嬰兒放在地上不僅潮濕而且很危險,于是他們就把孩子的放在搖籃裡挂在馬背上。後來定居後,幹脆把孩子的搖籃吊在房梁上,這樣,母親在屋裡做活計的時候隻要偶爾抽空推一下,搖籃就可以自己晃好長時間,搖籃就變成了“悠車”,既能哄孩子,又不耽誤幹活。搖籃裡放有褥子和枕頭,枕芯是用小米填充的,意為“頭枕糧倉,一生富貴”。但現在東北的房子,幾乎都是吊的雪白的天花闆,沒有露出房梁,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用這樣的“悠車”了
“姑娘叼個大煙袋”-----東北冬天很冷,又很長,基本沒有什麼生産勞作,過去鄉親們就串門、唠喀、打牌、抽旱煙。閑來無事,大部分的男女老少染上了抽煙的習慣,大姑娘也不例外。不過現在随着時代的變遷,基本上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再說,現在大姑娘叼個大煙袋,誰還敢娶啊?現在的東北女孩是率真可愛,比起江南女子的婉約惆怅,是不相上下的。
其實在東北浩瀚雪原的哺育下,東北又何止是這"三大怪"呢!火土炕烤爺太、煙筒砌在山牆外、嗄拉哈姑娘愛、百褶皮鞋腳上踹、不吃鮮菜吃酸菜、提妖降魔神仙舞、吉祥喜慶粘豆包……其實這些風俗現在大部分都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也許就是因為這些風俗,東北這片土地才滿了神秘感。
三、酸菜
說真的,來過東北的朋友,如果沒有吃過正宗的東北酸菜,那可真隻能算是一種遺憾了。
都說東北人有一怪:不吃鮮菜吃酸菜。其實這裡說的是冬季,因為東北冬季很長,農作物和蔬菜都不能生長,以前沒有塑料大棚,運輸也不發達,東北人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季,所以每家人都要腌酸菜。如同朝鮮人離不開辣白菜,老北京離不了豆漿油條一樣,東北地區的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口腌酸菜的缸。
腌酸菜是一個精細活,即使是“老手”,如果稍不小心,酸菜也會爛掉。酸菜并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做的,一般隻有在立冬以後才能腌制。首先要取秋後的大白菜,把它們先曬幾天,去掉裡面大部分水分。等到菜打蔫了,再去掉多餘的白菜梆子,剩下鮮嫩的白菜芯。這個過程叫“打菜”。
同時在竈上架上火,通常都是用木頭(火力大)。在大鍋裡放多半鍋水,等水開了以後,把打理好的白菜芯放在用開水裡滾一下(不能榨得太熟)。撈出來,晾涼。然後把菜整齊的擺在事先準備好的幹淨大缸裡,一層層摞好,同時灌上水,把菜淹沒。超過缸口的部分用小菜堆出一個小尖,再用熱水燙過的菜葉糊住,糊上十幾層,這樣就不容易進去空氣了。這樣腌酸菜的步驟就完了,往牆角旮旯一放就成了,剩下的工序交給時間去慢慢醞釀,等上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吃了。
東北人愛吃炖菜,最著名的有還有八大炖。但其實最具有東北特色的還是離不開酸菜。酸菜其實很容易烹饪,它配羊肉比較鮮,配豬肉,即使是那些很肥的肉,也不會覺得膩。就像很多人喜歡吃的:豬肉酸菜炖粉條。到現在它仍然是招待客人必上的壓桌菜。
做這道菜其實也不難,首先選肉。肉應選帶皮的“五花肉”,切成寸寬薄片;湯則取殺豬煮肉和骨頭的老湯。把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細的絲,再加上本地的寬條土豆粉,等材料備齊,柴竈旺火,肉片下鍋爆炒起卷出油,再下酸菜,添湯,放粉條加佐料。炖三十分鐘左右,一道香而不膩的豬肉酸菜炖粉條,便香飄四溢了。放上一張小炕桌,吃着美味的酸菜,再斟上一壺小酒,聽東北老鄉們海侃,那簡直是一種享受。
吃東北的炖酸菜,吃的是一種味道,一種文化,并不在乎它的外形。就像東北人一樣,不在乎外表的美,隻要有火熱的内心就夠了。
四、二人轉
東北人曆來就有“甯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之說。這麼說未免有些誇張,但是二人轉的确是我們東北人獨一無二的戲曲。就像老北京都聽京劇,安徽人都唱黃梅戲一樣,我們東北人都離不開二人轉。
有人說東北的“二人轉”太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其實關于文化的“雅”與“俗”,一直都存在着争論。古時就有“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之說,現在又有“民間文化”和“精英文化”之論。其實不管是民間文化還是精英文化,都有優秀的和糟粕的東西。但是既然都是人民的文化,就要由人民來選擇,人民喜歡,它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就有它的生命力。二人轉也是一樣。
其實二人轉藝術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東北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地域因素制約,又缺少宣傳意識,所以從前很多人們沒有認識到它的魅力所在,甚至對它産生了誤會。有些人甚至片面的認為二人轉隻是靠一些“葷段子”來吸引觀衆,其實二人轉是有很多“亮點”的。它有正規的曲目,不是每個人都能唱的,演員都要經過專業的訓練。而且每個二人轉演員都是要有許多“絕活”的,他們不但要會唱正規的曲目,演出時還要涉及流行歌曲、小品、雜技等方面的内容。不僅要會唱、會跳、會翻跟頭,有時還要随機應變,觀衆喜歡什麼就得給演什麼……真的很不容易。
近些年,民間文化已經瀕臨滅絕,比如皮影戲在很多城市已看不到,相聲如“走鋼絲”,京劇、昆曲的出路也不知何在。還好,二人轉近些年來還有趙本山為它奔走呼号:舉辦“趙本山杯”,将“劉老根大舞台”搬進電視熒屏,廣納弟子培養二人轉接班人……真可謂是用心良苦。我想本山大叔這麼辛苦,目的其實也隻有一個--------希望二人轉藝術可以發揚廣大。
想當年,被國人譽為國粹的京劇,也隻是普通的民間地方戲。但自從進京獻藝,被皇親國戚獨寵後,經曆磨煉,才逐漸成為了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國粹”!真的希望大家也要以這種胸懷來容納二人轉,改良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它成為可以堂堂正正代表東北文化的戲曲!
後記:介紹了這麼多,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可以改變一些以前對東北的看法。東北是與時俱進的,現在的東北也站在時尚的前沿哦!歡迎大家有空可以來東北坐坐,我一定做東,請您吃正宗的豬肉酸菜炖粉條,看二人轉,踏雪,滑冰,包您不虛此行!
親愛的朋友,東北歡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