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經過超市門口,看到貨架上促銷的龜苓膏,上面寫着“10塊錢3盒”,小魚自然想起了一個問題,到底要買一箱還是兩箱,不對,是“價格便宜的龜苓膏到底有沒有效果呢?”
總不能為了吃而吃,也得考慮一下功效吧!
再加上早前有新聞報道說,一些商家在龜苓膏裡添加了激素,以此讓龜苓膏獲得顯著的祛痘降火功能。
帶着這份好奇,小魚回去搜索了看看。
實際上,傳統的龜苓膏,它是由龜、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上一系列中藥熬制成的,也就是,說正宗的龜苓膏應該是有龜的!
注意,這裡說的是“傳統的龜苓膏”。而現代的龜苓膏,礙于成本,原料已經由金錢龜變成草龜,甚至有人說會用到寵物巴西龜...
至于有沒有商家會用香料代替龜的成分,自然就更不好說了...
話說回來,關于龜苓膏含有雌激素的說法,是小魚早幾年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不過小魚輸入“龜苓膏”“雌激素”2個關鍵詞,也沒找到相關新聞,隻能說萬幸,說明這是個例。
不過據小魚所知,市面上一般的藥用化妝品,甚至是包括洗發精、沐浴乳和面乳、抗痘産品等清潔及護膚用品都含有了一定量的雌激素成分。
因為部分産品也必須含有激素才會有真正的功效,這都是有一定根據的。
根據1995年美國環保署的估計,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有500萬種,每一年有2,000種新的化學物質推出市場。
市售使用約有87,000種,工業用化學物質有7500種,用來生産數百萬日常産品。
其中就有8,000種用于化妝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營養補充劑,以及3,300種用于人體藥物。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化學物都有害,不然豈不是每天都要出事故?
隻是說這些未知的化學物有潛在的風險,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更應該多加留意,防範于未然而已。
曆史上就有2起因激素引起的嚴重事故。
一
1950年代,德國藥商格蘭泰曾經出産,當時最著名的鎮靜劑、安眠藥,一時成為了不少孕婦準媽媽追捧的藥品。
後來格蘭泰公司發現,婦女在懷孕5-8周時,即使隻是服用少量,也會導緻生出俗稱【海豹肢症】的短形肢畸小孩。
據說當時全球包括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有超過8,000名小孩受到影響。
1961年期,該藥物才被禁止銷售;直到2012年,格蘭泰公司首席執行長哈拉爾德·斯托克(Harald Stock),才公開發表對藥品事故緻歉。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制造的化學物每日劇增,但相對應的安全的監管卻遲遲跟不上。
匮乏的體制,導緻人們經過11年才發現藥品帶來的負面作用。
另一起災難事件影響更為深遠,也是醫學界所熟悉的。
二
1938年由英國牛津大學醫生萊恩·高伯格(Leon Goldberg)所合成的人造雌激素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被廣泛用于治療婦女早産、流産等病症。
直到1966-1969年期間,哈佛大學的一名醫生才發現,上門求診的年輕女孩,居然被診出一般隻會發生在50歲以上婦女的罕見癌症。
卻診的8位求診者隻有15-22歲,其中竟然7位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服用DES。
由此,也才讓人們在數十年後揭開DES潛在的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年共同發表了《内分泌幹擾物科學研究現狀》,認為環境荷爾蒙真的可能造成各種對動物和人類的全球性風險。
因為有許多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在沒經過測試之前,就已經被大量使用在我日常的衣食住行當中。
在現代生活的我們,當然沒有辦法完全避免接觸内分泌幹擾物,隻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就好像事先讓大家知道,煙草裡面含有的尼古丁對人體有害一樣,讓大家自由選擇。
其次,也并不是說這些化學合成物就一定有害,實際上市面上這麼多化學物,真正出過重大事故的目前還是少數,但無可否認,在證實是安全之前,它們都有潛在的風險。
所以說希望大家能夠看重消費品的安全問題,以免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