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議:“作為普通人,既創造不了巨額财富,也發揮不了太大的價值。工作普通,生活平凡,人生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有人卻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生活本身的模樣是平凡,不因平凡而苦惱,也不因平凡而自卑,這是人生的智慧”。
誠然,一個人最重要的事,就是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苦惱,懂得自己的脾性而不傲嬌。即使是在最平凡、最普通的日子裡也能平心靜氣地生活。
因為,接受平凡比超越平凡更重要。
01所謂成長,就是一個發現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過程。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接受自己長相一般,接受自己出身普通,接受自己渺小這些事實。
小說一開始,路遙就以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孫少平的窘迫。
少平穿着老舊粗布布衣,腳上是一雙沒有了鞋帶的舊黃膠鞋。褲子短窄,還沒到膝蓋。
吃飯時總要等到其他人都打完飯,他才“偷偷摸摸”去拿剩下的黑面馍,然後趁沒人注意時,将剩菜舀到自己碗裡,如同“盜竊一般”。
然後端着半碗剩菜湯,到開水房裡舀一些開水,把黑面馍掰碎泡進去,蹲在房檐下吃飯。
改變不了現實,就隻能改變自己的心态。
少平喜歡讀書,哪怕有一點空餘時間也不到過。
因為閱讀,少平的視野和認知遠遠高于其他同學。他利用自己積累起來的學識,給其他同學做分享。慢慢的自己變得自信豁達起來。
除了閱讀,少平還愛運動,如果不太餓的話,會到籃球場上打一場球,在學校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還奪得了冠軍。
由于這些表現,他在班裡慢慢變得顯眼,選班幹部時,還被選為“勞動幹事”。
面對之前那些“敏感”,也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雖然在物質生活上匮乏,但是在精神上他比任何人都富有。
所以,他不再因為生活上的窘迫而自卑,也不因為物質的匮乏而苦惱。
他接受了“平凡人生活平凡”這個事實。
02前不久,在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的畢業典禮上,一位學生的發言引起了轟動。
她的發言是這樣說的:
“今天過後,我們也将從平凡的崗位上重新起步,我也将回到生我養我的西部土地,我們有可能終其一生,也還是個平凡的人,但那又如何?
隻要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仍然能成為故事的主人公,戴上耀眼的光環。
學會直面平凡、擁抱平凡,敬畏平凡;在日複一日的堅守中,在被需要的每個瞬間,化平凡為不凡,是北大教給我們的重要一課!”
有人說,能站在北大的演講台上,本身就是不平凡。
可是,觀其一生,又有多少人能站在北大的演講台上?
人生的意義與你站在哪裡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在站立的地方做什麼,怎麼做。
因為貧困,少安初中沒畢業就辍學回家務農。盡管如此,一家人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
因為讀書少,少安沒有學曆,隻能走最底層的路,做一個普通農民。
但是他卻用勤勞的雙手創辦了自己的燒磚場,在為自己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在幫襯着村裡的其他人。
路遙說:“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慢慢的學會了平淡,慢慢的了解自己的平凡。
面對每一個平凡而簡單的日子,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面對種種苦惱,不要抱怨人情世故的冷暖,不要抱怨生活的瑣碎,這本身就是一條正在延長的生命線,交織着歡樂和淚水。
寫在最後: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隻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的。
與希望同行,與平凡相擁,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與衆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