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夏天,河姆渡村,有一群村民在一個低窪處建排澇站。可是沒挖多久,就出現了意外。
原來,當他們挖到1米多深的時候,竟然出現了一些很硬很奇怪的東西。看着像是野獸的骨頭,而且又大又粗。
這自然引來了專家的注意,當他們趕來時,發現在這些混雜的東西中,有好些東西像是人加工過的。
這到底是什麼,這些東西又屬于哪個年代?是誰?又是怎樣遺落在了這個地方?這片地下是不是還埋藏着更多的寶藏呢?
浙江省文物管理機構很快決定立即組成挖掘小組前往河姆渡村。
幾天以後,考古人員來到了河姆渡,他們在村民施工的地方打了幾個探方(把發掘區劃分為若幹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為單位,分工發掘,這些正方格叫“探方”)。
奇怪的木頭挖掘工作開始不久,一些已經腐朽的木頭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因為在這些木頭上,竟然也有人為加工過的痕迹。這些木頭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要加工?
一開始,各種猜測都有,有的認為這些木頭可能是用于棺椁的,也有的猜測是用來搭建牛棚的......就在大家各種猜測時,有一位先生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說這個可能是水井!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在中國商周時期的經文中,“井”的寫法就像四排木頭相交搭成的井,中間則為積水之處。這與挖掘出來的木頭擺放的形狀極為相似。這當中會有什麼聯系呢?
經過清理後,竟然真的是一口井,而且不是在陸地上,是在沼澤裡邊做的井,井深有1.4米。而這口井的出現,也意味着,這個地方可能不僅僅是幾個墓葬遺址,而是,古人類居住的村落。
随着挖掘的深入,更多地發現出現在考古人員眼前。在距離地面2m深的地方,出現了11座墓葬和三個龜坑,還有大量的陶片、石器。
這些發現,自然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更多的驚喜和期待。
驚現褐色顆粒當考古人員挖掘到距地面3m深的地方時,在黑褐色的土層中突然閃出了一些金黃色的小顆粒。奇怪的是,這些金黃色的小顆粒很快就變成了泥土的顔色。
這又是什麼東東?
經過考古人員仔細辨認,他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些褐色的顆粒居然是碳化了的稻谷!
誰能想到,在距今6000年前的地層中,竟然發現了稻谷。
這個發現讓現場所有的專家都驚呆了。
因為在當時的認知裡,最古老的稻谷遺存是在印度發現的,距今4300年。所以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中國的稻谷栽培技術來自于印度。
那麼, 這裡出現的6000年前的稻谷又是怎麼回事?難道我們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種植水稻了?
為了驗證這些理論,專家們把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人工栽培的稻谷,野生稻谷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
野生稻谷顆粒瘦而長,人工栽培的要比野生的顆粒寬,而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顆粒更接近人工栽培。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這裡發現的水稻不僅有梗稻還有籼稻。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北方,吃的都是粳米,而在南方吃的都是籼米。所以,在這裡出現了兩種類型,就很驚人。難道6000多年前,居住在這裡的古人類,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了?
在這個土層下,不斷有混在泥土中的稻谷被發掘出來,如此大量的囤積為考古人員提供了重要證據。
那問題又來了,在那麼遙遠,又落後的古代,他們又是如何種植水稻的呢?
六千年的生産工具不得不感歎,我們古人是多麼的智慧。
沒多久,考古人員就在泥土中發現了許多骨制的東西。其中有一件骨制品,上面纏着葛藤。
專家們立馬就确定這是當時河姆渡人的生産工具:骨耜(si)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它是用水牛、鹿和麋鹿的肩胛骨制成。當時的河姆渡人已經開始使用生産工作,在濕地中進行耕作。
骨耜可以說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骨制農具,這也說明了早在六千多前,河姆渡人就已經進入了耜耕農業階段。
讓人費解的木樁和木闆挖掘工作繼續進行,在這一層,考古人員又挖出了大量的木闆和木樁。
難道是當年用來做木船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在這些木闆旁邊,又發現了大量囤積的稻谷,這又是為什麼? 難道是乘船運輸稻谷嗎?
可周圍為什麼還有墓葬?
帶着這些問号,考古人員繼續向下挖掘,似乎這裡已經是最底部了。
但令人吃驚的是,在到達最底層之前的土層中,又出現了更多的木樁和木闆。在這些木樁和木闆的兩端,居然出現了榫卯(sǔn mǎo)。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榫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這麼多出現在這裡的木樁顯然不是船的桅杆。那就是說,之前發現的木闆和木樁根本不是船的殘骸。
榫卯的出現,不僅推翻了原先的猜測,而且還給考古人員帶來新的震撼。
因為,據以往的考古發掘表明,人類發展到了青銅時代,出現了金屬工具,才會出現榫卯。中國現代很多傳統木結構建築都是用精美的榫卯結構搭建而成的。而此次發現的河姆渡人,他們可是比青銅時代早了兩千多年。
新的發現同樣伴随着新的疑問:這些木頭的榫卯是如何加工出來的?
通過後續大量石器工具的出土,已經證明,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早已會用工具,在木樁和木闆上分别鑿出了榫卯,他們也早就清楚了榫卯的連接構造,而且還進行了建築搭建。(不得不對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再次點贊[中國贊])
當考古人員将發現的這些木闆、木樁及木構件進行複原後,也展現出當初的建築形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中國的建築專家将這種地上架空的建築稱之為幹欄式建築。
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
專家們又從中國有巢式(華夏族人 ,位列五氏之首 ,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的傳說推斷,河姆渡人的幹欄式建築是原始人從樹上的巢居向地面居住過渡的一種建築形式。
除了木樁和木闆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些用蘆葦編織的席子。這些葦編與今天當地人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的葦編從圖案到編制方法幾乎完全一樣。這種技術出現在人類的荒蠻時代,也真是不可思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象牙加工的神秘器物在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物品被專家認定為蕞神秘的東西:被加工過的象牙。整個外形像一隻展翅的蝴蝶。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蝶形器上面,出現了非常複雜的圖案,明顯是雕刻上去的。關鍵是,它們是用極細的線條雕刻出來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圖案的正中間是一組大小不等的五個同心圓結合在一起。周圍刻着像火焰一樣的圖案,似乎是一個太陽。
在太陽的兩邊,有兩隻長着勾喙的鳥對稱排列,擺出振翅欲飛的樣子。
專家們在驚歎之餘,又面臨了新的疑問: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是怎麼樣想象出了這樣一個複雜又精細的圖案?7000年前,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情況下,這些精細的線條又是如何雕刻上去的呢?
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太陽崇拜的圖形。河姆渡人可能像許多其它地方的遠古人類一樣,把太陽看做神聖的對象。
也有少數學者認為這個圖形的中間是個卵形。整個圖形的組合具有雙鳥生卵的意思。把這個圖形看做是河姆渡人對生殖崇拜的一個象征。
如今,我們很難知道遠古祖先為何要雕刻這個圖案以及他們是如何雕刻的,但又一次不得不為古人的智力感到贊歎。
河姆渡消失之謎延續了2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為什麼在距今5000年前後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呢?
對于河姆渡文化的突然消失,許多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都進行過猜測。有人認為可能是戰争的原因導緻了河姆渡文化的突然消失,也有學者認為可能與洪水的災害有關。
專家們對河姆渡周邊的地理環境做了長達三年的調查。他們發現幾乎在姚江所有的拐彎處都有大洪水沖刷的痕迹。
在大隐溪與姚江的結合地方,專家們還發現了一片俗稱活化石的西灘岩。這些西灘岩被沖刷的扁平光滑,無棱無角。
他們又對這一帶的地質情況做了探查,發現河姆渡遺址在河姆渡文化時期至少發生過兩次持久的特大洪水。第一次發生在距今6000年前後,第二次發生在距今5000年前後。
第二次洪水不僅淹沒了河姆渡人的家園,而且還在遺址和南部的四明山之間沖刷出一條一百餘米寬的河道,使原來向北流的姚江改成向東流。
在連續不斷特大洪水的切割下,弓字型高地終于被沖出一個大缺口,姚江則産生了改道東流的巨變。而這時海水沿河道上溯,這對河姆渡人來說應該是緻命的一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從此,河姆渡開始遭受洪水的威脅:他們賴以為生的水稻遭到洪水的無情淹沒。
河姆渡人不得不大規模遷徙,離開這片土地。而河姆渡文明也被永遠地埋在了深深的地層之下。
河姆渡有多神秘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之前,幾乎所有的出土證據都表明,中華文明于公元前3000年誕生于黃河流域。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為中國史學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個依據,那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不僅僅局限于黃河流域一個地方。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碳14(碳14:用于标記化合物示蹤,測定年代等)測定表明,河姆渡遺址疊壓着四個文化。最上面一層已有4700年,第二層有5800年,第三層和第四層距今6210年到6950年。這個結果讓所有的考古人員都十分驚喜。因為這意味着,這裡埋藏着人類7000年前到5000年前近2000年的一段曆史。
在對河姆渡遺址方位的測量後,考古人員又驚奇地發現,河姆渡遺址位于東經121°22′,北緯29°58′。也就是說,這幾乎在北緯30度線上。
而北緯30度線一直被譽為神秘地帶,要知道,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自然之謎和人類文明之謎都貫穿在這個北緯30度線上。
在這裡有:古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百慕大三角區、遠古瑪雅文明遺址,珠穆朗瑪峰。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還有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都在北緯30度。
似乎這又為河姆渡文化為何如此神秘,尋到了另一個解釋的突破口。
不管怎樣,河姆渡遺址的出現,代表了我國古代文明發展趨勢的另一條主線。其中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地震撼着整個世界。這些遺存也足以證明,中國古人無窮的智慧及令人驚歎的創造力。
#我在頭條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