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是怎麼來的?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神箭手,叫更赢。一天,魏王約更赢一起到郊外打獵。途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飛來,邊飛邊叫。更赢仔細觀察了一下,指着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需要箭,隻要拉一下弓,就能讓這隻大雁掉下來。”魏王不相信,就問:“真的嗎?你還有這樣的本事?”更赢說:“請讓我試一下吧!”更赢說完之後,沒有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用力拉開,隻聽嘴的一聲,那隻大雁拼命向上飛,撲打了兩下翅膀,就從半空中掉下來。魏王看了之後,非常吃驚:“你還真有這本事!”更赢笑了:“大王,并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通過仔細觀察,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
魏王更加好奇了:“你是怎麼知道的?”更赢說:“它飛行的時候非常緩慢,而且叫聲凄慘。飛行緩慢,這是因為受過箭傷,傷口尚未愈合,仍然隐隐作痛。叫聲凄慘,這是由于它離開同伴,非常孤單,得不到其他鳥的幫助。它聽到弦響,非常害怕,就拼命向高處飛。一用力,傷口裂開,它就掉下來了。”這件事後來被引申為“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吓的人,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驚恐不安。
“梁上君子”是君子嗎?
陳亮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他做縣令的時候,判決公正,賞罰分明。他對鄉間的百姓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此百姓們都很愛戴他,甯願接受刑罰,也不願意被他批評。
有一年氣候不好,民衆歉收。一個小偷在夜間悄悄溜進陳亮的家裡,躲在房梁上。陳意發現了,但是不動聲色。他起床穿好衣服,将子孫召集到一起,正色說:“一個人一定要有志氣,時時自我勉勵。那些作惡的人,本性并不一定壞,隻因為他們不注重品性修養,所以養成了壞習慣,就到了作惡的地步。躲在梁上的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啊!”小偷非常吃驚,趕緊從房梁上跳下來,跪在地上,誠心認錯。陳語重心長地說:“看你的長相,并不是大奸大惡之輩,你要自我克制,返回正道。不過,我知道,你這樣做完全是因為貧困。”他說完後還送給小偷二匹絹。因此,“梁上君子”并不是君子,而是指小偷,久而久之,這就成了小偷的代名詞。
是誰在“班門弄斧”?
魯班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建築師,直到現在,人們都還對他的技藝稱贊不已,并以他的名字在建築學界設立了“魯班獎”。和他同時代,有一個工匠叫石,大家都稱呼他為匠石,相傳他的本領和魯班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相傳,工匠石有一個好朋友,經常跟他一起配合表演。朋友在鼻尖上塗了一層薄薄的白灰。工匠石拿着斧子,瞅準鼻尖,一下就将白灰掃掉了,朋友的鼻子也完好無損,可以想見他技藝的高超。因此,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說“操斧于班、鄂之門,斯強顔耳。”意思是說在魯班門前操弄斧子,不但臉皮厚,而且自不量力。
到了明代,著名詩人梅之煥去采石矶憑吊李白。他來到李白墓,看到矶上和墓上,凡是能寫字的地方,都被人寫滿了詩句。梅之煥非常生氣,他想,這些文墨不通的人有什麼臉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于是,他就揮筆寫了一首詩:“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魯班門前弄大斧”這句詩被後人精簡成“班門弄斧”,用以諷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