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孫悟空寫在如來手上的“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害慘了各大景區,隻能說這一橋段寫得太絕。但這卻并不是吳承的首創,畢竟這是一個流傳了上千年的特殊愛好,隻是古人會用更詩意的方式寫出這句話。
文壇最經典的兩次“到此一遊”,當屬王安石和蘇轼的兩首千年經典。王安石寫的是《題湖陰先生壁》,當年他去好友楊德逢家玩,被對方家中的環境吸引,在對方家牆壁上寫下了“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的千古名句,這一次的”到此一遊“當真醉人。
而蘇轼則是到廬山一遊,寫下了《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蘇轼将自己對于人生的見解都寫進了這首詩,十分耐人尋味。與今人的”某某某到此一遊“相比,這種水平才能令美景添光,如果達不到,還是請大家手下留情吧!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首蘇轼的題壁詩,發現于一個禅房的牆上,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書雙竹湛師房二首》。看蘇轼如何用最詩意的話,寫出宋詩版“到此一遊“。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北宋.蘇轼
其一
我本江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其二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白灰旋撥通紅火,卧聽蕭蕭雨打窗。
這組詩作于蘇轼36歲時,題寫在湛師和尚的禅房牆壁上。詩的大意是:我本是江海湖泊間的一葉孤舟,這高屋對我來說冷氣飕飕。因仰慕大師今天才來到這,寺内輕煙香氣宜人終日萦繞。暮鼓晨鐘每日自在的擊撞,夜裡我關上門獨對着将熄的燭光獨卧。撥開爐火中的白灰,裡面又是一層通紅的火焰,就這樣我躺在床上靜靜地聽着冷雨打着寒窗。
正常的到此一遊,都是誇誇當時當地的景色,但從這兩首詩中,卻發現詩人淡淡的憂愁。先說第一首,詩的第一句“我本江湖一釣舟“是古代版到此一遊的經典開篇,道出我是誰,從哪兒來。第二句”意嫌高屋冷飕飕“詩人曾嫌這禅房太高以至冷飕飕。事實上從第二首詩中的生爐火就可見,詩人所料是不錯的。三、四兩句用禅房四周缭繞的了輕煙,襯托環境的清幽,也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自己對禅師的敬重。
第二首寫在禅院生活的日常,這裡白天是暮鼓晨鐘,晚上是孤枕對爐眠,卧聽風雨打窗。此時詩人深隐朝中漩渦,難以施展平生抱負,在這個又冷又吵的風雨之夜,白灰中通紅的爐火就是他心中難以熄滅的熱情。隻是這股熱情外,是寒冬裡的風雨交加,詩人内心的苦悶可想而知。
這兩首詩甯靜中帶着淡淡的憂愁,以景物和環境的描寫,抒發自己矛盾而又複雜的心情。特别是最後一句的落筆,更是頗有韻味,流傳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