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錦心似玉》相比原著,改動的不是一星半點。原著裡徐令宜也有秦,文,喬三個妾,啊,姨娘。隻是原著裡這三個姨娘的性情和劇裡是大相徑庭的。
1.文姨娘
電視劇裡,文姨娘是個張揚的女子。因為她有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不僅是徐令宜的長子,還比元娘所出的嫡子還要聰慧健康。廢嫡立庶,是元娘所忌憚的,也是文姨娘心之所向。
電視劇裡,文姨娘張揚到,打扮得堪堪壓過主母元娘。甚至會搶在元娘前面和徐令宜說話。這在原著小說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文姨娘出身商賈大家文家。文姨娘是嫡女。從小就聰明伶俐。家裡打算盤比賽,文姨娘得了第一,歡喜的祖父把她舉過頭頂,随後又說可惜是個女孩;文姨娘扮做小厮,和大哥一起去收棉布,文姨娘小手一摸,就知道是什麼織布機織出來的,大哥獎勵了她一塊羊脂玉,回頭卻說,幸好她是個女孩。
當年若不是徐家元月裡死了徐令宜的二哥,開春元娘又小産,老侯爺也不會郁火攻心病倒了。要不是老侯爺病重,徐家也不會着急給徐令宜納妾,也不會急着停了通房的避子湯。要不是時間倉促,文家又怎麼會把文姨娘送進來?
原著裡,文姨娘沒有兒子,隻生有一個女兒,喚作貞姐。是徐令宜第二個孩子。貞姐本來出生後就養在文姨娘身邊,可是後來貞姐一歲半的時候,文姨娘教貞姐背打算盤的“六六口訣”,被恰巧路過的太夫人聽見了。太夫人出手把貞姐放在自己屋裡養了,直到貞姐長大說親事了,也沒讓貞姐回父親徐令宜的院子,更别提文姨娘了。
文姨娘依靠文家掙銀子,為的不是自己,文家嫡女進徐府為妾,她的日子一眼望得到頭。文姨娘,隻為這個女兒罷了。雖然平素不聯系,貞姐對生母文姨娘,甚至沒說過幾句話,但是隻要女兒能嫁個如意郎君,文姨娘再無所求。
文姨娘是個很讨喜的人,昔日元娘在世,她不僅通過娘家為元娘提供了生财之路,對元娘也是恭敬讨好,和元娘言笑晏晏,十分讨人喜歡。
到了十一娘嫁進來做主母,文姨娘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也不招人讨厭,說話有分寸,又有腦子,十一娘對她也很和善。
兩世為人,十一娘對文姨娘很有好感,憑她前世做律師的眼光來看,文姨娘是個很出色高級管理人才。所以忙碌的時候,她就把文姨娘叫來幫忙,看賬核算打算盤,文姨娘忙得不亦樂乎,十一娘也很高興有這個好幫手。
十一娘體恤文姨娘為女兒的一片心意,不僅想辦法讓文姨娘也見了貞姐的未來夫婿人選,還和她商量哪個更好,并對文姨娘的意見很重視。
貞姐的嫁妝,十一娘也托給了文姨娘,令她來置辦,文姨娘大喜過望,仔仔細細地精挑細選,自己還貼了萬兩銀子給貞姐辦嫁妝,事情辦的很體面。十一娘很放心。
貞姐出嫁後,趕上朝局動蕩,徐令宜讓文姨娘把手頭的店鋪通通處理掉,文姨娘照做後,每日裡很是無聊。十一娘看在眼裡,便給文姨娘找了個算賬的小差事,文姨娘才又精神起來。
自此,文姨娘再無牽挂,一心待在後宅安慰度日。
2.秦姨娘
秦姨娘表面上看,很是怯懦的一個人,雖然她生了徐令宜的庶長子谕哥,可是她仍是小心翼翼的。好像她永遠跟在文姨娘身後,她也知道自己笨,所以有什麼事,文姨娘怎麼做,她就怎麼做。這是她最聰明的時候。
因為十一娘寵愛孩子們,徐令宜曾經很無奈地說十一娘,是慈母多敗兒。可知秦姨娘才是那個敗兒的慈母。
徐令宜為庶長子谕哥安排的路,是走科舉路線,谕哥本身于讀書一途,也很是喜歡,所以徐令宜将他送往樂安姜柏的謹習書院。(姜松就是元娘兒子諄哥的老丈人)谕哥很高興,他立志讀萬卷書,但也有意行萬裡路。況且父親給他找的書院,差不了。谕哥還是很期待的。
本是好事一樁,秦姨娘卻不這麼認為,問也不問谕哥的心意,便跑去和十一娘“求情”,說谕哥太小,不能去樂安那麼遠的地方。
恰好被徐令宜聽到,大怒不已,對秦姨娘破口大罵,徐令宜帶兵慣了,說話簡潔有力,邏輯性又很強。
一說秦姨娘不懂規矩,所有孩子都歸主母教養,秦姨娘插什麼嘴?
二說十一娘主持中饋那麼忙,都知道抽空給太夫人做針線,秦姨娘無所事事,怎麼不知道孝敬夫人一針一線?
秦姨娘抱頭鼠竄。
可秦姨娘從來沒有文姨娘聞音知雅的腦子,也不會看臉色,絮叨起來沒個完。
貞姐定親後,趁着一次侍寝,徐令宜去了她屋裡,秦姨娘又開始絮叨。什麼樂安苦貧,谕哥又沒人伺候,要把谕哥原來的丫鬟都送去服侍;又說貞姐做妹妹的都議親了,夫人也不張羅谕哥的親事,谕哥離家這麼遠,夫人更想不起來了,在樂安小地方,萬一被窮秀才看中,向谕哥的老師提了親,再萬一谕哥的老師糊裡糊塗答應了呢?還是盡早給谕哥定個名門閨秀,千金小姐。。。。。。
這一番絮叨,成功激怒了徐令宜,看徐令宜發怒,秦姨娘便從絮叨個沒完變成哭個沒完。徐令宜忍無可忍,拔腿就走。
秦姨娘怕徐令宜遷怒于自己的兒子谕哥,便機智了一回。隔天她去給十一娘請安的時候,行了大禮賠罪,請十一娘幫着說情,衆目睽睽之下,十一娘隻能同意,徐令宜為了給十一娘顔面,也隻能翻篇。
看上去秦姨娘隻知道關注這些小地方,沒什麼大志向,那麼後來秦姨娘的一系列操作,就很讓人瘆得慌了。
秦姨娘掩飾得很好,其實她一直想要自己的兒子谕哥做世子。為此她求助朱道婆,深夜親自将巫蠱小人埋在諄哥的院子附近。又怕人發現,便把谕哥小時候的吓人面具帶着,好吓唬人。豈知這世間事就是這樣巧,帶着面具的秦姨娘在林中正好碰見偷偷去元娘故居看看的諄哥,諄哥深夜出來,自是小心翼翼的,又因自小嬌養,深夜風過樹林的沙沙聲本就讓他很害怕了,再加上冷不丁撞到帶着面具的秦姨娘,諄哥以為見鬼,吓昏過去了,病倒多日。
而秦姨娘也受了驚吓,有些瘋癫了起來。事發後,她對來看他的谕哥胡言亂語,說,她吓死了諄哥,十一娘也小産了,這下谕哥是世子了,很快就是永平侯了。
谕哥匪夷所思。
沒多久秦姨娘就病逝了。
3.喬姨娘
喬姨娘可謂高開低走。
喬蓮房是喬家六小姐,雖然是嫡出,但是她自幼喪父,跟着母親生活在程國公府,當初被元娘算計,當家做主的主母是她的嬸嬸喬太太,再加上喬太太一直在她耳邊鼓噪徐令宜英俊神武,她也很是動了心,這才甘心嫁入徐家給徐令宜做妾。
喬太太從不曾把喬蓮房放在眼裡。喬蓮房在徐府過得好了,她會來意思意思襄助一下,要是喬蓮房在徐家被冷落,她也不會心疼的上門理論,更不會為她争取什麼。
可是她到底出身國公府,是嫡女,也算是個貴妾,不然也不會讓元娘那麼算計。
隻是喬姨娘沒有文姨娘的腦子和眼色,也沒有秦姨娘的運氣能生下兒子,喬姨娘在徐家後院,就是個傲嬌單純的角色。
借口生病,請醫問藥,就是不康複,好的生母喬夫人過來勸了她才好;借口身體不适沒胃口很少吃飯,卻私下花錢讓小廚房做點心給她吃;大半夜不睡彈琴擾民。
在十一娘的寬容下,喬姨娘還是有了身孕,按說喬姨娘好好養胎,生下一兒半女,日後平淡度日也就是了。可她偏不。聽秦姨娘說,元娘當初能生下諄哥這個兒子,是吃了長春道長的藥。于是喬姨娘也讓喬母幫她悄悄地弄了來,吃一粒,她覺得還不錯,身體狀态好多了,便想着多吃些更好了,便加大藥量,一次吃了兩粒,第三天半夜腹痛不止,流産了。
好容易養好身體,結束禁足。喬姨娘又不知禮數,惹怒了十一娘,在被罰後,不但不從,還鬧着要見徐令宜,最後被徐令宜送到了大覺寺。
喬姨娘在大覺寺受盡苦楚,再回到徐家就老實多了。
再後來,喬姨娘的娘家程國公府敗落,喬姨娘越發門都不愛出了。
尾聲
原著裡十一娘是個很寬厚的主母,按照元娘在世時的安排,每月每個姨娘能有五天侍寝日。因為兩世為人,十一娘行事随心而安,但求無愧于心,所以她善待徐令宜的子女們,也願意多給姨娘們生存空間。
在她和徐令宜的共同努力下,不止徐令宜的孩子們都有了不錯的前程,就連聰明的文姨娘和後來安分守己的喬姨娘也都能平安度日了。
喜歡請關注我,每日看劇看書說情感,歡迎留言交流。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