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樹山上長“黃金”,聞所未聞,這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卻在偏僻山區的廣西容縣浪水鎮的不少農戶中得到了印證,可謂脫貧緻富路上有“黃金”。
容縣浪水鎮的山上不少林地栽種有稠樹,不知何種原因,這些椆樹生長的林地在雨水多,氣溫高的6—10月便會自然而然地長出一朵朵紅色的蘑菇,人稱野生紅菇。由于野生紅菇人工無法培育,生長條件十分講究,隻有在氣溫高,雨水多的季節,稠樹山上才有生長野生紅菇的可能,除此之外的其他山地便無法長出紅菇。因此,野生紅菇在當地産量都不高,屬珍稀野生食用菌。
由于野生紅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各種維生素,有補血健體、祛濕防癌,抗血脂、心髒病和腦脈軟化的功效,對防治産婦貧血有獨到效果,尤其是與雞肉、豬骨一起煲湯,味道特别鮮美。因此,福建、台灣及廣東沿海各地市場需求量很大,産品供不應求,且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每公斤優質幹野生紅菇的市場收購價在1200-1800元左右,零售價則高達2000多元。于是,當地的農民便把上山采摘野生紅菇比喻為采“黃金”。
過去,由于浪水鎮的農民不懂得野生紅菇的功效,外地也沒有人前來收購,人們從山上将它采回來後,便作為一般的菜肴食掉,吃不完的甚至倒進河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随着福建等地的客商來容縣高價搶購野生紅菇後,這裡的農民才懂得野生紅菇的價值,紛紛将習慣生長野生紅菇的稠樹山圍圈起來,長菇季節,還在山上安營紮寨,晝夜看守,既防止貪心之人偷挖自己責任山上的野生紅菇,也可及時地将剛冒出地面不久,菇葉似開非開的野生紅菇采回來,然後用烘烤爐将其烘幹後出售。這樣,紅菇品質最優,且味道鮮美,價錢也最高。
該鎮的浪水村下一村民小組的譚家勝戶,全家13人,共有5畝稠樹山。由于山上每年都生長野紅菇,自從有人高價收購野紅菇後,譚家勝的5個兒子在野紅菇生長的季節裡,将山上的雜草、雜樹除掉,在山上蓋起帳蓬,輪流看守、管理和采摘野生紅菇,烘幹後出售。幾年來,該戶每年的幹野紅菇都在150—250公斤左右。去年,該戶共收獲幹菇200多公斤,總收入30萬多元。今年至6月下旬,該戶已收幹菇90公斤,收入120000多元。
該村下二村民小組30歲出頭的年輕人曾華,以前曾到廣東打工,2010年,他得知家裡的3畝稠樹山上生長野生紅菇,如管護得法、收入定将可觀後,便從廣東回來,将責任山上的稠樹護理好。在紅菇生長的季節晝夜巡山,晚上還拿上手電筒,将山上每一朵野生紅菇都及時采回來。去年,他家僅紅菇一項便收入5.8萬元,全家人均收入8800多元。今年至6月底,他家僅紅菇收入便達23000多元。
據了解,該鎮去年有野生紅菇收入的農戶有2300多戶,共收獲幹野生紅菇26600多公斤,總收入3900萬元,平均每戶6279元。浪水村下一和下二兩個村民小組40多戶,野生紅菇收入戶戶超9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