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收到好友小張的微信留言,她說每到周一都不想來上班,到了公司坐下來之後就有一種疲倦感,隻想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連水都懶得喝,很羨慕我自由的工作,不想上班就可以不上。
我倒沒有說一句安慰她的話,因為她知道我的壓力更大,隻是想找個人說兩句話而已,也不在乎我有沒有回複她。忙完之後,我回複了一句:「你累了吧?」這當然是一句廢話,可身為人事經理的小張卻聯想到了自己可能有了「職業倦怠 」,才如此不想上班。
畢竟在我的印象裡,小張做事一向幹練十足,也很有幹勁,經常加班到很晚。如此視工作為神聖使命的人,為何如此不想上班呢?況且她在公司裡有不錯的發展前景、工作環境好、各方面待遇又不錯,按理說她應該十分珍惜這份工作才對,不至于有如此消極的想法。
可是轉念一想,我何嘗不是階段性地産生疲倦感呢?原以為自己十分熱愛目前的事業,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到了周末都不肯休息,卻有一天突然身心俱疲,甚至變得麻木不仁,我才理解小張的處境,因為這種由過度工作産生的疲勞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
用美國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提出的「職業倦怠 」概念來解釋就通了,它指的是一個人在工作重壓下産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态,明明有能力去工作,卻暫時找不到動力。那麼你遇到一點也不想上班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一、不把工作帶回家。你不想上班是一種「症狀 」,說到底還是每天工作時間太長或者強度太大所緻,要想緩解這種疲勞感就不能把工作帶回家。即使沒有做完,你也應該先保證足夠的休息,第二天再以更好的狀态去完成它。假如你抱着「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無疑讓自己陷入時間的稀缺陷阱中,對你的精神狀态更是一種消耗。
二、每個月給自己 1-2 天的閱讀時間。當然這是我的做法,因為我喜歡讀書,于是把閱讀當成一種休息。當我工作累了就空出一兩天時間來讀書,除了吃飯睡覺什麼事情都不管,相當于過着一兩天與世隔絕的日子,把工作上的一切問題暫且放在一邊。如果你有其他愛好,比如旅遊,就可以嘗試着心無旁骛地出去玩一兩天,回來再考慮工作,你會發現原先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頓時豁然開朗了。
三、多與人溝通。現在不少人都喜歡悶頭工作,與同事之間除了見面時的幾句寒暄之外,就沒有多餘的交流了,有的人甚至一天到晚工作都說不了一兩句話,更别說主動與他人交流了。實際上多與人溝通大有好處,就算沒有聊到工作上的問題,也讓自己的頭腦保持開放狀态,至少在工作累了的時候有其他想法暫時吸引了對工作的過度關注,也是一種壓力的轉移和釋放。
四、學會重啟自己的精神狀态。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重啟,是一種底層生存能力》,說的是一些優秀的人,他們不管前一天有多累,都做得到在第二天滿血複活,非常善于重啟精神狀态。當你對工作沒有了之前的激情,或者有心無力時,就不要把這種狀态帶到第二天,因為它隻會讓你本就不佳的精神狀态變得越來越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在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之前,你要學會重啟自己的精神裝置,保證以不疲憊的狀态去工作。
五、每天寫 1-3 條成功日記。這是博多·舍費爾在《小狗錢錢》裡提到的方法,它同樣适用在工作上。我每天在睡前十分鐘都會把當天自己認為成功的三件小事記錄下來,比如我給同事一個有用的建議、忍住不吃垃圾食品等都用幾十個字寫下來。它不一定跟工作相關,但是卻讓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信心,也讓我對每天的工作保持樂觀,自然就很少累到不想上班的時候,因為我總是在其中找出「成功」的一件件小事。
當然,這些都隻停留在如何去做的層面上,不一定能解決根本問題,它們隻是在你還繼續做這份工作的前提下才有用。如果你這樣去做了還是一點也不想上班,就有很大可能是當前工作不适合你,此時你隻能選擇換一個環境繼續接受挑戰。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進入了倦怠期就不要強迫自己做更多的工作,那樣隻讓你更不想上班,而是選擇讓自己放松的方式調整出正常狀态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