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改編自華莉絲·迪裡的同名自傳小說,該書自發行以來銷售量達1100萬冊。2009年被搬上熒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部影片豆瓣評分8.7,也曾獲的2010年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的傑出故事片提名。 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時,邊哭邊看,一方面是被華莉絲的堅強感動,另一方面更被割禮這種殘忍的習俗吓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愚蠢的習俗,那裡的女孩太可憐了。
影片背景
故事發生在非洲的索馬裡,那裡的人們一直以來對女孩進行割禮:在沒有任何麻醉和消毒的情況下,把3歲左右的女孩的陰蒂割掉,再用植物的刺縫住,隻留一個小口。很多女孩在這之後因為感染而死,或者終身忍受割禮帶來的疼痛。
華莉絲很幸運,她經曆了這一切而且活了下來。同時她為了自己的命運,逃離索馬裡來到英國,從牧羊女成為世界超模。不過她心中始終放不下家鄉的女性同胞,她是第一個在世界公開說割禮的人,也一直在為反對割禮進行着自己的努力。
她的一生經曆了4次重大改變,這些改變不僅成就了自己,更幫助了飽受割禮傷害的女性,更避免了以後的女孩再受此苦。
1. 被迫受傷的改變
在華莉絲3歲的時候,被父母強制進行割禮。這次有可能讓她送命的改變,一直留在她的腦海裡。她在長大後還去她受割禮的地方找割下來的東西,早已經被鳥吃了。她從内心痛恨這種習俗,但是自己太弱小,隻能忍受。
這次改變給她帶來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無盡的傷痛,所以她記憶深刻。但這時,華莉絲隻是懷疑這種行為的正确性,她還不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女孩是不用經曆這一切的。
影片中小華莉絲在進行割禮時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割禮師面無表情的訓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我想起“女人何必難為女人”,可是落後的觀念讓媽媽和割禮師以為這是在幫她,而不是在害她,這是最可悲的地方。
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走出去開闊眼界,不要讓自己像被布蒙住頭的鴕鳥以為天黑了一樣無知,在傷害來臨時,以為是善意。
2. 主動反抗的改變
華莉絲在12歲時,被父親以5頭駱駝賣給了一個60歲的老頭當第4任妻子。華莉絲非常難過,她在晚上準備逃跑,來反抗這一切愚蠢、不公的安排。從父母方面看,她不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但是在情感上,母親也很心疼華莉絲,在晚上華莉絲逃跑時,母親其實是知道的,但她默認了華莉絲的做法。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這是她媽媽能為她做的最後的事情了。
在他們的國家,像華莉絲這樣到十幾歲就嫁人是很正常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了《摔跤吧,爸爸》裡,兩姐妹抱怨父親讓自己訓練太累,但是那個十幾歲就結婚的小女孩卻說:“我倒希望有個這樣的爸爸,至少他為你們着想。”而不像她從出生就去鍋碗瓢盆為伍,十幾歲就嫁人,人生沒有任何希望。
雖然華莉絲不像兩姐妹那麼幸運,但是她不甘平庸,不想一生就這樣過完,她選擇了靠自己改變命運,這次改變是她主動選取的。雖然前方一片沙漠,生死未蔔,但是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你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直到你真的去做了。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選定,就勇往直前。在沙漠中,華莉絲的雙腳被刺紮破,沒有食物,就吃野草,這些都不算什麼,期間她遇到了獅子,可是最後獅子沒有吃她,可能看她瘦骨嶙峋,沒什麼肉吧。
她能活着走出沙漠是個奇迹。上天讓她活下來是有重要意義的,她也承受住了這份考驗。
3. 主動接受的改變
華莉絲的姨夫是駐英大使,他們需要一個菲傭,華莉絲就跟随他們到了英國。每天打掃房間,住在地下室,利用能學習的時間學習英語。後來索馬裡内戰,他們被召回,但是華莉絲不想再回去,她一個人離開了。
她遇到了好友,知道了不是所有女孩都要進行割禮,她内心五味雜陳。有一天,華莉絲肚子疼,去醫院,醫生說可以幫她做手術。但是白人醫生需要别人翻譯,正好當天一個男護士是索馬裡的,可是這位男護士并沒有按照醫生的話翻譯,而是說華莉絲讓白人看自己的身體,讓她的家人蒙羞之類的話。
華莉絲很傷心,她離開醫院沒有做手術,當走在街上,她看到櫥窗裡一個帶面紗的女人,她站在那注視了一會,想到了以前的經曆,她那麼艱難離開索馬裡,就是要擺脫那落後的思想,為什麼要受别人的看法而影響自己的決定呢?她在那個注視中,實現了一次與過去的自己的對話,過去的那個她告訴現在的自己不必太關注他人的眼光,與其畏手畏腳,不讓聽從自己的内心,大膽向前。
最後華莉絲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做了手術。這次改變對她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以
前她隻是在行為上反抗,現在她從思想上、根本上改變了自己。這次改變也讓她接受了攝影師的邀請,拍照片,進入模特界。
4. 主動幫助的改變
華莉絲進入模特界後,斬獲各個T台,事業如日中天。但是她并沒有迷失自己,她内心始終牽挂者那些承受割禮痛苦的女性,她不希望更多的人再遭受這種殘忍的傷害。
在事業正上升的時候,她選擇了又一次改變,放棄事業,從事公益,不再沉默,要發動大衆,讓他們知道割禮的危害和愚蠢。她是第一個公開說割禮的人,她呼籲全社會停止這個習俗,不要再讓更多的女孩經曆這種痛苦了。
她奔走于各個地方演講,宣傳這種習俗的錯誤和傷害,應該及時停止割禮。之後華莉絲也被聯合國任命為“反割禮大使”,人們稱她為“非洲女權鬥士”。
這次的改變,是境界的上升,她不再隻為自己奮鬥,而是為了一個女性群體在努力發聲,在反抗一種殘忍的習俗。在她的努力下,更多人加入了這個隊伍,而且很多地方也取消了割禮。
這是一部個人勵志故事,從一個牧羊女到世界超模。沒有勇氣改變是不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的。這是一部維護女權、反對醜陋習俗的電影,要進行這項運動,必須有人先做出改變來帶動大衆的改變。這一系列的改變,華莉絲都完成了,她不但是人生赢家,更是女性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