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島兩男子
青島兩男子
更新时间:2025-04-03 18:35:13

來源:半島都市報

将長18厘米、寬20厘米的

臉部組織及口内黏膜全部切除

再從腿部截取

相同大小的皮瓣組織

重新覆蓋在患者臉部原位置

近日,一名56歲的口腔頰黏膜癌症患者

半張臉被切除并重新移植

成功在青大附院完成“換臉”手術

青島兩男子(56歲男子在青島成功)1

男子半邊臉長滿“腫瘤”,無法進食

9月24日,記者在青大附院口腔颌面修複重建科西海岸院區病房見到56歲的趙全智(化名)時,他已經可以下地行走,見到記者,他非常激動,眼含熱淚,嘴裡不停說着:“現在終于能張開嘴了,吃進去飯了,之前感覺分分鐘就會結束生命,是郅克謙主任救了我。”

現在的他,臉上大面積外凸的腫瘤全被切除了,左半邊臉被新的皮瓣組織取代,雖然還有點腫脹,但新皮瓣與原臉上的血管吻合暢通,組織正常生長,沒有壞死,這已經說明這次的“換臉”手術成功了。

青大附院口腔颌面修複重建科、口腔颌面外科西海岸病區主任郅克謙回憶剛“接手”這個病号時的場景,仍然記憶深刻。

20天之前,趙全智絕望地從濰坊趕來青島就醫,這次,如果再沒有醫生救他,他可能會因為劇烈的疼痛和無法進食随時想放棄生命。趙全智的左臉已經被腫瘤組織完全撐到腫脹,外臉可以看見凸起的一塊塊腫物,像菜花一樣,嘴部因為腫塊擠塞,無法張開。這都是因為他患上口腔頰黏膜癌症導緻。

趙全智是濰坊人,在今年年初時嘴裡就經常“莫名其妙”地長口腔潰瘍,潰瘍不僅布滿他的口腔,讓他疼痛難忍,持續吃藥3到4周仍然沒有任何改變,反而病變的範圍持續擴大,疼痛加重。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後,醫生判斷他有口腔黏膜早期癌變可能。持續幾個月用藥調整後,他在當地醫院進行了第一次口腔内腫瘤物切除手術,沒想到,惡性腫瘤非常頑固,切除不淨後瘋狂生長,來到青大附院時,他的左臉已經“面目全非”。

“第一次手術後,他的左臉一天一個樣子,幾乎是肉眼可見地腫起來,裡面長滿了腫瘤,無法張嘴,很痛苦,保守治療已經不行了,患者無法張嘴吃飯,就會危及生命。”郅克謙解釋,趙全智臉部腫脹,實則口腔内已經有較深的破潰糜爛,牙齒也變得松動,隻有将整個左邊臉部腫瘤全部切除,才有可能讓他正常張嘴,正常進食。

挑戰高難度手術,大腿“借”肉補左半臉

面對趙全智的情況,郅克謙陷入兩難。如果不做手術,趙全智幾乎就沒有活着的希望,他悲慘的命運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患者臉部腫瘤涉及面積廣,且頸部淋巴結也查出轉移,如果手術切除,郅克謙教授将面臨自己從業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手術不能失敗,一旦失敗,患者将面臨左半臉永遠缺少,無法回歸社會且無法正常生存的風險。

青島兩男子(56歲男子在青島成功)2

郅克謙有這個擔心再正常不過。手術的設計要先将趙全智左面幾乎半張臉連同上颌骨、下颌骨、布滿腫瘤的口内黏膜及咽側等通通切除,确保所有的原發竈全部清除,再從患者的腿部“連皮帶肉”的截取相同厚度的一塊重新補在患者臉部原位及口内缺損,所有血管要成功吻合,确保新組織可以成活。

如果沒有吻合成功,其中有一條血管不正常運血,新組織就不能在原臉成活,相當于宣布手術失敗,趙全智的左半邊臉将可能永遠消失。

“到時候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那也預示着他無法回歸社會,要毀容一輩子。接手這個病号,我們的心理壓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值。”郅克謙介紹。

可是作為醫生,郅克謙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猶豫,看到患者一天天吃不進東西,生命體征一天天衰弱,術前多學科會診,手術耐受性差,考慮患者主觀訴求及生活質量,即使再大壓力,郅克謙心裡跟自己賭定,這場手術必須成功。

7人手術8小時,臉上的“新肉”最終成活

9月13日早上9點,趙全智被送進手術室,在麻醉醫生全程護航下,郅克謙團隊先是将患者左臉部凸起的腫瘤全部切除幹淨,又在患者左腿上取下35厘米乘以15厘米的遊離皮瓣,與患者頸部和臉部相吻合,一部分修複口腔黏膜,一部分修複面部的皮膚。

手術過程非常複雜,由于患者之前在當地進行過一次口腔内部手術,口腔條件極差,一些靜脈血管已經粘連嚴重,無法分離和吻合。在這種情況下,郅克謙隻能從其他部位截取相同寬度的血管移植到原短缺的血管“搭橋”吻合,這對手術技術要求非常高,整個過程就像是繡花,承擔着巨大風險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将所有血管接完。

青島兩男子(56歲男子在青島成功)3

這場手術集合口腔颌面技術、整形技術及顯微外科技術為一體,創下了又一個裡程碑式手術高度,郅克謙團隊7個人花了整整8個小時才完成全部手術。

手術中,郅克謙在患者原組織附近切了7個組織切緣,經過冰凍病理檢驗全部為陰性,這也表明原發竈已經徹底清除,腫瘤徹底切幹淨。手術完成後,患者立即被送進了ICU進行嚴密監護,手術成功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6小時内、12小時内、24小時内均是非常重要的“關卡”。

這些時間裡,郅克謙團隊全部“嚴陣以待”,監控患者吻合的血管血運是否良好?皮瓣會不會成活?組織會不會壞死?會不會有炎症和感染?

讓人驚喜的是,24小時過去,患者臉上新接的皮肉和原先的臉部組織順利“融合”,慢慢地穩定運行,這也意味着這台手術正式成功了。

青島兩男子(56歲男子在青島成功)4

9月24日,距離手術時間已經11天,趙全智可以下床走路,說話清晰,進食正常,接下來隻要慢慢恢複,就可以消腫祛痂,重新回歸社會。是一個挑戰高難度的手術,手術難度高達4級(最高級),也是一個奇迹,患者成功“換臉”,獲得新生。

口腔癌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死亡率高

口腔頰黏膜癌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郅克謙介紹, 口腔頰黏膜癌症也是口腔癌的一種,是指原發于頰黏膜的癌性病變。臨床表現早期一般無明顯疼痛,當腫瘤侵襲肌層及口腔颌面部間隙等深層組織或合并感染時,出現明顯疼痛,伴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直至牙關緊閉。可出現牙痛或牙松動、繼發性出血等。具有浸潤性生長,局部複發率高的特點。

青島兩男子(56歲男子在青島成功)5

一般出現局部的刺激會發病,比如大量喝酒、吃槟郎、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等。通常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随着病情的發展會有疼痛、張口受限等表現,甚至在面部形成窦道,可以通過手術、放射治療,其遠期預後差,五年存活率約為50%。這種疾病病變前多見于口腔白斑、扁平苔癬。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一般不能自愈,死亡率高。

郅克謙建議,避免此類疾病要戒煙限酒,避免嚼槟榔。“南方人有嚼槟榔的習慣,北方較少,北方人抽煙喝酒的人群更多一些。”郅克謙教授提醒,大家平時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注意口腔衛生,減少緻病因素。

在飲食方面,不要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到口腔黏膜。此外,戴假牙的老人、有齲齒的、有家族史的、癌症高發區的人群,最好定期做檢查,當口腔内出現潰瘍2周以上尚未愈合要引起警惕

據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打蠟和塗刷底漆:周期性塗抹保養效果更佳
打蠟和塗刷底漆:周期性塗抹保養效果更佳
當家具買回來後,打蠟和塗刷底漆會讓家居看起來嶄新亮麗。那麼有什麼小知識是我們必須知道的呢?打蠟和塗刷底漆:周期性塗抹保養效果更佳固體蠟通常用來保護面漆,有時用于塗飾裸木家具。這種方法最适合于完全打磨光滑的密紋硬木,比如楓木。有些蠟添加了顔色,專門用于色澤較深的木材,比如胡桃木。這些蠟能給木材上色,如...
2025-04-03
雞蛋殼日常妙用多多 以後可别再傻傻丢掉啦
雞蛋殼日常妙用多多 以後可别再傻傻丢掉啦
雞蛋經常吃,但雞蛋殼往往都是直接扔掉,其實雞蛋殼在日常生活中,可是有許多妙用呢!看看作文庫知識百科分享的妙招吧!雞蛋殼的小妙用1.擦洗家具新鮮的蛋殼在水中洗後,可得一種蛋白與水的混合溶液,用這種溶液擦玻璃或其他家具,可增加光澤。2.清潔熱水瓶、水壺、玻璃瓶、陶瓷器皿熱水瓶中有了污垢,可放入一把搗碎的...
2025-04-03
什麼植物防輻射
什麼植物防輻射
對于大多數一天對着電腦超過8小時以上的年輕白領,都喜歡在電腦旁邊擺放一些小盆的綠色植物,不僅具有極好的觀賞性,此外多看綠色植物,對于我們的眼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甚至還能夠有效地防止電磁輻射的污染等。因此這類小植物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那麼到底什麼植物防輻射效果好呢?其實市面上的輻射植物是比較多的...
2025-04-03
如何去除洗衣機異味?
如何去除洗衣機異味?
如何去除洗衣機異味?洗衣機産生異味原因洗衣機裡面比較潮濕,長時間不用很容易導緻細菌繁殖,在一定條件下,細菌滋生,就會有異味出現。這通常是因為自來水裡的污垢、洗衣粉的遊離物、衣物的纖維素、人體的有機物及衣物帶入的灰塵與細菌組成,在常溫中繁殖、發酵。滾筒洗衣機乍看非常幹淨,但你也許還不知道,洗衣筒外還有...
2025-04-03
卧室擺設五大禁忌,你中招了嗎?
卧室擺設五大禁忌,你中招了嗎?
床、衣櫃是卧室必備之物,當然如果家裡空間大,可以增加一些家具,床頭櫃、梳妝櫃,更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衣帽間。現在很多人還會在卧室放置其他的東西,但有些擺設放在卧室并不适合,甚至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必須得注意。1卧室擺設五大禁忌,你中招了嗎?1、衛生間設在卧室裡目前的大戶型主卧一般都會帶有衛生間,如廁不用...
2025-04-0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