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以文學、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内容的審美教育活動。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是培養審美觀念、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
内容:
1.藝術知識,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藝術。
2.藝術欣賞,包括對藝術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感受和鑒賞能力。
3.藝術創作,包括創作藝術作品的構思和表達能力。
藝術教育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藝術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傳播、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而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當代社會中,“藝術教育”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和内容。狹義的講,“藝術教育”可理解為對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如各種專業藝術院校正是如此,戲劇學院培養出編劇、導演和演員,音樂學院培養出作曲家、歌唱演員和器樂演奏員等。廣義的講,“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專業藝術工作者。在當代社會中,人的生活與藝術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聯系,例如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等。
因此,廣義的藝術教育是以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
為什麼藝術教育對孩子這麼重要?下面聽聽河南教育培訓平台邢剛怎麼看!
“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将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争過機器”,馬雲的這番話有些絕對,但并不是沒有道理。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對1999-2000學年度2009-2010 學年度的藝術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做過一個有 5 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結果頗感意外。畢業 1-5 年的學生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 11-15 年的結論是“人際關系”,而畢業 16 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藝術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一個家庭中,隻有當父母從内心愛上藝術的那一刻,這一切才真正發生。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因為在所有年齡階段中,兒童與藝術最近,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藝術的心靈。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色彩、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 7-14 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
知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于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着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人類天生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的強弱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标準。藝術思維側重于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的特點,因此在很多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都會起到關鍵的鍊接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範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于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兒童内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隻是它取決于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确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随着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争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适能力差,淨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向“藝術化”轉變,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并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洩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借助于表演回歸自我……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隻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藝術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隐藏在體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