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被扒幹淨了——
對陳思成、劉浩存的商業誇,被趣味解讀。
捂嘴沈騰的表情包,和愛撒嬌和愛捉弄人的屬性,也被兩位大導演爆出。
不得不說,張譯這次真的爆火了!
先分享一個私藏的表情包——
張譯貼耳對沈騰講秘密,
沈騰聞言大笑。
被突然大笑驚吓到的張譯,趕緊捂住沈騰的嘴。
這是看到今天的熱搜【想看張譯演喜劇】
我腦子第一個蹦出來的圖片——來自電視劇《青春正步走》。
于是,我又胡亂猜想:如果張譯和沈騰演喜劇,【笑果】應該也差不了。
為什麼這麼說?
看完張譯的一些【商業誇】和表情包,
頓覺,張譯身體裡是有喜劇的因子的。
首先來看【張譯商業誇】的趣味解讀。
點評《唐人街探案3》。
一段話,被網友趣味解讀。
原版VS翻譯版,真的是将高情商說話體現的淋漓盡緻。
高情商:我沒有道行評價太多。
低情商:誇不出口。
這番解讀,張譯看到,大抵也會蹙眉抿嘴嘟囔:你這還讓我怎麼在圈裡混?
再來是,張譯評價劉浩存。
采用的是先揚後抑的誇贊手段。
前面巴拉巴拉一大段,說羨慕劉浩存的天賦。
最後來句神總結:【你需要努力。】
不愧是被誇文筆棒的張譯,反轉來得猝不及防,且好笑。
最後是,張譯塑造的角色表情包。
除了張譯捂嘴沈騰的表情包外,
張譯被廣泛運用的表情包,還有很多。
第一張,橫掃微信群的【在生活的暴風雨中艱難前行】。
該動圖出自《雞毛飛上天》——讓張譯殷桃,拿下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影帝影後的電視劇。
而這,也是新梗【張譯站起來了】出處。
《雞毛飛上天》:張譯彎腰駝背前行。
《萬裡歸途》:張譯與殷桃并肩而行。
所以,網友激動地調侃:張譯站起來了。
第二張,高頻出現在沙雕搞笑視頻中的笑噴GIF圖。
該圖出自電視劇《好男兒之情感護理》。
第三張,含淚比耶。
這張又可憐又好笑的圖,出自《生死線》。
張譯把溫吞但内心血性十足的何莫修,塑造地十分成功。
第四張,毒舌但善良柔軟的孟煩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孟煩了,這個扭頭,睜大眼睛瞅人的圖,看的人心一揪一揪的。
發現沒,明明是嚴肅的劇。
但張譯塑造的角色,給人的感受卻是——
幽默,但不脫離角色。
這是為什麼?
編劇蘭曉龍(不是《甄嬛傳》的導演鄭曉龍》),和導演康洪雷對張譯的點評,道出了背後原因——
性格 帶有編劇思維的演技。
《士兵突擊》導演康洪雷曾說,
「張譯,是個擅長在犄角旮旯捉弄人的人。」
「經常給人來點言語上的與衆不同。」
編劇蘭曉龍也說,張譯酷愛撒嬌。
隔一段時間,一定要撒一次大嬌。
擁有愛捉弄人、愛撒嬌屬性的張譯,
把骨子的這股調皮勁兒,摻和進了角色中。
直率熱情但話唠的羅堅。
幽默風趣的陳江河。
溫吞但有血性的何莫修,
毒舌但本質溫善的孟煩了。
......
張譯塑造的角色,總會流露出身為人的天性。
即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幽默因子。
哪怕再好或再壞,TA多少都會有一些搞笑因子,可能是風趣的,可能是滑稽的,也有可能是幽默而不自知的。
而演員張譯挖掘到了這一點,并将其融進了表演裡。
用蘭曉龍的話說,即——
「張譯身上是有編劇因子的。」
「一直到現在還有,他在演戲會加很多編劇思維的東西。」
有編劇思維。
意味着對角色的心理活動,會捕捉地更精準,
表演自然也會更真實,更流暢。
編劇思維之外,
張譯還有個【毛病】,讓蘭曉龍頭疼。
「這家夥過于認真。」
「容易把愛好,當成至高無上的存在。」
彼時,張譯剛接觸話劇和表演。
對于行業知識和經驗,比較貧瘠。
所以在對待表演的事上特珍惜。
但這樣,容易導緻表演太緊,表達得太多,不夠松弛。
蘭曉龍說,張譯的貧瘠時間有點長。
大概有四五年。
後來演《生死線》時,張譯開始轉變了。
「他開始放松了。」
「喜愛就是用來打破的。」
「不是說不尊重原來的東西,而是從某種程度講,你更尊敬它了。」
足夠尊敬,便會加倍珍惜。
從張譯近兩年獲得得主流獎的作品來看,張譯的演技應當是一直在進步的。
不然,僅憑一部《萬裡歸途》,不足以讓觀衆如此大誇特誇。
對于自己的演技,張譯曾坦言存在問題。
當初,蘭曉龍指出張譯表演太細碎繁瑣。
張譯不服氣。
他那時的認知,是演戲就該演細,越生活化越好。
張譯稱那一個階段,自己很沉醉細節的鋪陳。
直到後來,管虎導演指出他該改進的方向——
「收起鋒芒,藏而不露。」
外加演繹的不同角色的增加,張譯對表演認知也發生了改變——
「有些細碎,起初是靈感,慢慢就變成了潛意識裡的炫技,是自我欣賞。可是,細碎把表達的重點打碎了,完備的感受,又把觀衆趕跑了。觀衆也是參與戲劇的一個重要環節,憑什麼剝奪觀衆感受的權利呢?」
後來,張譯對于自己存在的問題,寫過一句話——
「你并不重要,讀者和觀衆,才是真正的主宰。」
以此來提醒自己,表演不是自我欣賞,而是與觀衆共創共享。
這句話,與焦菊隐的一段話類似。
這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創建人和藝術上的奠基人之一的中國戲劇家,曾強調——
【記住:舞台、觀衆席,平常是兩家,其實是兩個一半。】
【演戲的時候,它們就是一個統一的空間,是一個觀衆、演員 『共同創作』的神聖的空間!】
演員與觀衆,是共享共創的關系。
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應當盡量做到讓觀衆能理解、能動情、能夠享受審美享受。
這點,無論是戲劇舞台,還是影視作品,都适用。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覺得很在理,所以以此作為結束語吧——
【一場表演,是演員和觀衆在一起,作了一次關于人生的探讨。】
#八卦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