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在國内擁有規模龐大的讀者,而且還暢銷海外。在幾百年間,它先後被翻譯為日、法、俄、德、意等十餘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内廣為流傳。可是當《水浒傳》走出國門後,它就變為了《強盜與士兵》、《中國的勇士們》、《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等各種奇葩書名。而翻譯的最好的,就是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施耐庵老先生,書名起得不僅好聽好記,而且還帶有一絲神秘。但大家真的有理解這個書名的含義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水浒”的前世今生。“水浒”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緜》中,原文為:“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這裡記載的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故事。
在商朝鼎盛時期,“周”部落居住在黃土高原和西北邊陲。那裡不僅土地貧瘠,而且還時常受到周邊戎、狄等少數民族的侵擾。在商王武丁時期,“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帶領族人進行遷移。這個決定關系着“周”族的興衰榮辱,如果成功了,“周”族将迎來新生;如果失敗了,“周”族将萬劫不複,甚至徹底滅亡。但古公亶父不負衆望,終于在岐山下的周原找到了适合他們生存的土壤。
那裡不僅土壤肥沃,而且還能擺脫蠻族的騷擾。周族人開枝散葉,漸漸的繁榮昌盛起來。後來纣王無道,武王姬發代天伐纣,最後成為天下之主。而《詩經·大雅·緜》則是周人用來歌頌古公亶父功績的詩歌,“水浒”一詞則被後人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而水浒傳中主要介紹的也是宋朝官吏腐敗,官逼民反,衆好漢聚義梁山的故事。
再結合施耐庵處于元末明初時期,統治者驕奢淫逸,官府壓迫百姓的時代背景,可見他想表達的就是:反抗尚有一線生機,沉默隻有奴役壓迫的觀點。而事實也正如施耐庵所期待的那樣,朱元璋率農民起義軍推翻腐朽的元朝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明王朝。漢人終于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