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對于FREQUENCY函數了解不多,但用過的人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強大的統計函數,雖然理解起來有點難,但是學會了就能解決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區間分段點統計、最大連續次數等等。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函數的基本語法和實例應用。
一、函數語法。語法:=FREQUENCY(data_array, bins_array)。
中文意思:=FREQUENCY(用來計算頻率的一組數據或單元格區域;用于設置區間分隔點的數組或引用)。
功能:以一列垂直數組返回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
下圖中,B3:B12單元格區域是數據源,我們要根據D3:D6單元格區域的分段點分别統計有多個個數據,注意:N個分段點會有N 1個區間,下圖中有4個分段點,就可以分為:0~59、59~69、69~79、79~89、89以上這5個區間。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選中F3:F7單元格區域,在編輯欄中輸入公式:=FREQUENCY(B3:B12,D3:D6),按“Ctrl Shift Enter”三鍵組合結束數組公式的輸入。
2、動圖演示如下。
下圖中,B3:B11單元格區域是數據源,我們要統計數據1連續出現的最大次數,很顯然結果是4,但公式怎麼寫?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選中D3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公式:
=MAX(FREQUENCY(IF(B3:B11=1,ROW(B3:B11)),IF(B3:B11<>1,ROW(B3:B11)))),按“Ctrl Shift Enter”三鍵組合結束數組公式的輸入。
公式解析:
①IF(B3:B11=1,ROW(B3:B11)):判斷B3:B11單元格區域的數據是否與1相等,如果相等,返回B3:B11單元格區域對應行的行号,該公式返回的結果為:{FALSE;4;5;FALSE;FALSE;8;9;10;11}。
②IF(B3:B11<>1,ROW(B3:B11)):判斷B3:B11單元格區域的數據是否與1不相等,如果不相等,返回B3:B11單元格區域對應行的行号,該公式返回的結果為:{3;FALSE;FALSE;6;7;FALSE;FALSE;FALSE;FALSE}。
③FREQUENCY(IF(B3:B11=1,ROW(B3:B11)),IF(B3:B11<>1,ROW(B3:B11))):去掉①和②結果中的FALSE,該公式可以簡化為:FREQUENCY({4;5;8;9;10;11},{3;6;7}),該公式的意思是:統計數組{4;5;8;9;10;11}中,區間0~3、3~6、6~7、大于7的個數,該公式返回的結果為:{0;2;0;4}。
最後,用MAX函數求出{0;2;0;4}中的最大值,結果為:4。
2、動圖演示如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您對以上操作有什麼不懂之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找我哦~創作不易,希望您的點贊轉發支持!
本文首發公衆号【Word和Excel達人先生】,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