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進“冬子月”到“陽曆年”之間,咱東北農村許多農戶家就開始陸續的殺豬準備過年的豬肉了,這是因為這個時候室外的平均氣溫已經降至零下了,就是殺的豬肉能凍住了。因為過去都沒有冰箱冰櫃,豬肉無法在常溫下保存。
就是現在的這個時候,許多農家都開始殺豬了。
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酒店挂出“殺豬大菜”的招牌,這裡的“殺豬菜”與我們傳統的農家“殺豬菜”有多大區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八十年代之前的農村,還是比較貧困的,糧食也比較緊張,各家的年豬都比較小,二三百斤的豬就是比較大的了。一般家殺豬還要請四方鄰裡,也可稱為互請,讓到是理嗎,這是不成文的規矩。那時候因為困難,農村冬季市場幾乎沒有賣青菜的,農村家庭冬季隻有傳統的白菜、蘿蔔、土豆、再就是酸菜,這樣,在豬肉的菜肴中,酸菜就是最重要的配菜,或者說酸菜應該稱為主菜。
東北的酸菜是整個冬天的主菜,它易儲存口感佳,與豬肉搭配好像就是必然的,而隻有在冬季農家才能有肉吃,于是在東北人的眼裡,酸菜中不能沒有豬肉,豬肉中也不能沒有酸菜。
“翠花”為什麼要“上酸菜”呢,就是這個道理。
“幫忙幫忙吃血腸”,在殺豬的菜中,血腸那是必須滴,而且自家灌的血腸絕非酒店裡的血腸可比的。
流出的殺豬血是有溫度的,必須不停的攪動使其降溫,涼了後不至于凝結,後面還要“灌血腸”。
普通農家殺豬卸肉不同于賣豬肉的屠宰戶,普通農家卸肉是按肉的部位來切割,而賣肉的屠宰戶往往是按肥瘦搭配來切割出售的。
切割成小塊的豬肉經過微凍後就要放在倉房裡的大缸中,裡面鋪滿幹淨的雪,放入豬肉,上面再壓上雪,最後上面扣上鐵鍋,這樣能保證豬肉新鮮不風幹,不變質,一直可以保存到來年二月開化前。
大柴火,大鍋烀肉,這就是能保證原汁原味。
烀的肉有瘦肉的部分,一般叫“骨頭碴子肉”,也叫“拆骨肉”,這是重要的一個菜,一般是涼吃蘸蒜醬的。
這樣的瘦肉是肉中的精品。
烀的豬肝基本都是涼吃
烀的“方子肉”,一般有兩種吃法,瘦肉蘸蒜醬吃,肥一點的回鍋炒着吃。
自家的血腸與店家賣的血腸為什麼味道差距那麼大,因為血腸的配料有很大的不同,自家的血腸兌的是烀肉的“老湯”,裡面的油和調料都在。店家賣的血腸就不說了,他們心裡自己明白,也不想貶低他們,好不好吃,老百姓說了算。
再看這些各種的調料
“兌血”是一項技術活,要看血的“挂碗”程度,這需要經驗,“兌老了”血腸澀不光滑有空洞;“兌嫩了”血腸切不住。
筆者在老家殺豬時,都是自己“兌血”,還是有一些經驗的。
煮血腸,用針紮試,隻冒清水不冒血水就是熟了。
過去農家的殺豬菜很簡單,基本上就是豬身上那些東西,熟肉類的有涼吃蘸醬肉,拆骨肉,炒回鍋肉,生肉類的肉炖酸菜,燴血腸等,其它菜類很少。
酒就是散白酒,有個别家有自釀的黃酒,其它啤酒、紅酒、果酒類的基本沒有。
而如今的殺豬菜,在過去的老幾樣的基礎上又增添許多新花樣,有諸多的新鮮青菜,和其它菜類。
大柴火炒菜
自家菜與酒店菜最大的區别是,自家菜不是光桌上這些,而是管吃管添的,保證你必須吃飽吃好。
東北人講究“能落一屯,不落一人”,看這喝酒的陣勢,你是否也想上來比試一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