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鬥
場景營銷是指在特定情景下的營銷。有句話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互聯網時代,場景營銷是企業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利器。
場景營銷分兩種,一種是主動出擊,還有一種是被動應對。電梯廣告就屬于場景營銷的一種被動選擇。人們在等電梯的時候廣告來了,不管你是否感興趣,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都一定會關注到。
利用場景來做營銷,首先這個場景必須是剛需。滴滴打車是技術營造場景化需求的一個成功案例:以前人們打車都是站在路邊招手,遇到天氣不好,或者在機場、車站等需求峰值地段很難叫到車。滴滴解決了人們打車的痛點,讓乘客和車輛信息迅速通過互聯網産生适配。乘客的需求随時随地,車輛的響應也随時随地;如果有順路的乘客還可以拼車。這就是所謂的分享經濟,每個人都可以拿出自己剩餘的東西和其他人分享,解決供應的難題。
春晚是每年的收視高峰,一家人都守在電視機前。家人盼團圓,企業看商機,騰訊和阿裡在移動支付上也制造了場景化的營銷。大家一邊看春晚,一邊搖一搖搶紅包,把觀衆們單純的看電視行為變成了一種互動。不管是微信搖紅包還是支付寶集五福,都是通過場景來建立每個人和春晚的連接,最後達到營銷的目的。
很多人會在節日裡給家人和朋友購買禮物,忙到最後自己卻什麼都沒有。英國百貨HarveyNichols發起了一個“SorryI Spent It On Myself”的活動,消費者隻要搭配購買包裝好的小禮品,那麼高價商品就能獲得折扣。這種方式既能給自己買一份高價的禮物,又能給親戚朋友準備一份包裝不錯的小禮品,一舉兩得。
德國 Misereor是一家公益組織,為國際貧困地區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們的廣告牌非常獨特,上面設有刷卡機。為廣告所動容的人們在情緒起伏時可以馬上拿出銀行卡刷一下,救助資金馬上到賬,捐贈“立竿見影”。從心理學上講,廣告最行之有效的時間是在問題發生之時,在特定的場景下,需求最迫切,事半功倍。
摩拜、小黃車等掀起的共享之風還在繼續發酵,現在又陸續出現了共享雨傘和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的這些商機都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需求。網上有段子說:“某繁華路段,最近出現了一批共享雨傘,共計3萬把,押金19元,半小時收費0.5元,可投放了沒幾天,雨傘就全部被人拿回家,這該是一段經典的營銷案例,必将載入中國銷售史冊,9.9元一把的傘賣19元,幾天時間賣三萬把,最主要的這還是無人銷售……”。當然,共享雨傘到底值多少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解決了人們點對點的需求。下雨天不需要擔心自己帶沒帶傘,随處可借的場景産生了新的商機。
場景分強場景和弱場景。為什麼在移動支付出現後,電影院的爆米花銷量減少了?在影院裡,爆米花是一種情侶食品、交流食品,兩個人去電影院買一桶爆米花,你一口我一口,增進感情的交流,這也是一種場景化營銷。以前買電影票都要提前到電影院排隊,買好票以後打發空閑時間,買點爆米花和飲料這算是标配。而移動支付出現以後,手機上就可以買到票,電子取票方便快捷,消費者不用再排隊了,很多人都是踩着點兒過去,電影院候場就變成了弱場景,爆米花的銷量也随之下降。
而在電梯裡看的電梯廣告就是一個強場景,廣告就在你身邊,誰都可以看到。以至于分衆傳媒的市值都過千億了。為什麼全世界的機場商業都很發達?因為機場營造了一個候機時的閑暇場景,乘客被限定在一個特定區域内,從而帶來無限商機。當然,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場景營銷。
在互聯網下半場,企業怎樣制造場景營銷?首先,要建立特定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産品的連接、企業與産品的連接。場景營銷一定要馬上解決問題,發掘消費者痛點,讓消費者在營造出的場景中即時消費。其次,企業要營造出你的專屬場景,建立和消費者之間的O2O連接,一看到這種場景就想起你的産品。比如在路邊打不到出租車就叫“滴滴”,上班族叫外賣就上“餓了麼”。
品牌是什麼?品牌就是在現有的場景下,彰顯自己的差異性,建立新品類,讓消費者一眼就識别到你。判斷一家傳統行業是否實現了互聯網轉型,首先要看你的顧客從哪裡來,是線下拉來的?還是網上找上門來的?互聯網下半場,把握年輕人市場的場景營銷是傳統企業轉型的一條捷徑。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争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