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最近,看到這樣令人氣憤的一幕:
陝西寶雞某醫院,一位身穿紅衣頭綁馬尾辮的女孩,正對着身邊的媽媽拳打腳踢。
踢一下,扇一下……足足七八下。
嘴裡還念叨:“打死你!”
女孩氣焰嚣張,步步相逼,逼得媽媽節節後退,吓壞身邊不少圍觀的人。
這對母女之間究竟有什麼怨什麼恨,女兒竟對媽媽下此狠手,如此大逆不道?
據知情人爆料,原來是女孩想喝飲料,讓媽媽去買,結果沒買成。
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卻徹底激怒了女孩。
了解到實情,再回想女孩的所作所為,我的心裡瞬間不是滋味:
看她的樣子,已經和媽媽差不多高了。
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對着媽媽下着最狠的手。
而媽媽,全程沒有任何反抗,被這麼打罵,還忍氣吞聲,不敢對孩子說哪怕一個“不”字。
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個狂妄自大、不知感恩的孩子呢?
想起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話: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孩子的問題,離不開父母對他的教育。
每一個被養廢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一雙雙推波助瀾的手。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
就是養出目中無人的孩子
記得去年春節回老家,遇到表哥的小兒子。
那小孩也就十來歲,說話痞裡痞氣,遇到長輩也不懂打招呼,誰擋道他就吼誰。
表哥見怪不怪,非但沒教他要有禮貌,還問他錢夠不夠出去外面耍。
不問還好,一問孩子就獅子大開口,想讨多五千買新手機。
甚至轉過來要在場的長輩,包個大一點的紅包給他。
他的所言所行,我至今難忘。
也許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在家裡沒規沒矩問題不大。
但有一天,孩子長大了,隻考慮自己,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又會是何種作為?
《變形計》裡一位14歲的富二代。
脾氣暴躁,氣焰嚣張,一看到不順眼的人,就忍不住一個巴掌扇過去。
對親生妹妹,也絲毫不客氣。
有時家裡隻有她和妹妹兩個人,妹妹喊“肚子餓”,她理都不理,一句粗口回敬。
還有,虎撲網上有一段視頻,一度引發熱議:
男孩喊兩個朋友到家裡玩,爸爸嫌他們在家裡玩得晚,便好心提醒。
話還沒說話,就被男孩趕了出去,嘴裡還不停地叫嚷“滾出去”。
隻要爸爸一開口,他就喊得更兇。他還拉扯着爸爸的衣服,将爸爸的頭直接按在牆上,用胳膊緊緊勒住爸爸的脖子。
甚至還把爸爸按在地上揍打,打開飲料蓋往爸爸身上淋……
爺爺聞訊,屢次打開門勸阻,都被男孩一腳踹回房間,摔門而去。
他們面對至親至愛之人拳頭相對,毫無疼惜、敬畏之心。
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離開家庭,走上社會,能懂分寸,辨别是非黑白嗎?
同樣都是孩子——
有的知書達禮,人見人愛;有的卻蠻橫無理,人見人厭;
有的尊重别人有同理心;有的卻目中無人,自私地隻考慮自己;
有的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有的卻任性妄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一點邊界感。
作家玖月晞有句話講得特别好: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
教育最大的失敗,莫過于付出一切,卻培養出了一個“仇人”。
父母的嬌縱
毀掉的是孩子一輩子
網上曾有個關于“一顆糖”的故事,每每想起都覺得無比唏噓。
冬天的夜裡,3歲的皮魯和媽媽一起去朋友家做客。
回到家後,他發現手裡一直拽着的糖果不見了,那是媽媽的朋友送給他的,家裡沒有這樣的糖果。
心愛的糖果不翼而飛,皮魯心裡特别着急,開始哭了起來。
不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怎麼勸,甚至承諾第二天給他買最喜歡的玩具,皮魯還是拼命叫嚷着:
“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邊說邊在地上打滾。
怎麼辦呢?無奈之下,全家人隻好傾巢出動,戴上照明工具一路沿途來回進行地毯搜索。
該找的地方都找了,糖果還是沒找到。
看着哭得死去活來的皮魯,媽媽别無他法,隻能半夜裡硬着頭皮敲響朋友家的門,為皮魯讨個糖吃。
後來,皮魯長大了,看上了一個女孩。
可對方并不喜歡他,拒絕了他。
這次,皮魯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在地上打滾不停地鬧,而是拿起刀往自己的手腕劃去……
搶救成功後,死過一次的皮魯依舊念叨着“死”,開始絕食。
父母不停地勸,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以後不怕沒有好女孩。
可皮魯的回應始終隻有一句:“我就是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父母無底線的縱容和溺愛,不僅按下了孩子成長成熟的暫停鍵,還會害了他的一生。
當年的“留日學生刺母案”的孩子就是這樣。
從小被嬌縱慣的他,欲望越滾越大,在全家掏錢支持他留學後,提出要更多錢。
媽媽不堪其擾,拒絕了,直接挂掉他的電話,随口一句“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沒想到,他真的就在下機場見到媽媽後,拿刀連捅媽媽幾刀……
如果父母們,都懂得在孩子無理取鬧索要時,堅定地告訴他“沒有了”;
在孩子提出遠超家庭能力範圍的要求時,清楚明白地說“不行,因為……”;
在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舉止後,嚴肅地管教。
這世上一定會少很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無法無天、無知無畏的“白眼狼”。
李玫瑾教授就說: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來的,孩子的脾氣是帶出來的,孩子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深以為然。
小時候,你偏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事事順從,恨不得為孩子傾其所有;
可孩子長大了,隻會責怪你,把他養成不禁風雨的花朵,更會痛恨你,給不了他想要的一切。
一時的溺愛,看似是呵護了孩子,實則卻是喂給孩子最毒的藥。
真正的愛
都帶着狠心的遠見
有句話說得特别好,不要剪斷了孩子的翅膀,還怪孩子不會飛翔。
更不要用溺愛、嬌慣養廢了孩子,卻哭喊着罵孩子“怎麼就生出你這樣的白眼狼”。
高爾基說,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真正愛的教育,是未雨綢缪,是以孩子的未來為教和育的前提。
如何培養理性,懂分寸、講規矩的孩子,有遠見的父母起碼要做到這3點:
1. 樹立原則,懂得向孩子說“不”
之前看過一位媽媽的分享,很有啟發。
每次帶女兒外出逛街買東西時,她都會提前跟女兒溝通:
出去買玩具,隻能買一樣,而且不能超過50塊錢;
如果想買的很貴,那這個50塊錢可以累計起來,等下次湊多點錢再買。
女兒一口就答應了,可一到商場,玩具琳琅滿目,女兒很随意就買下了一個布娃娃。
等看到更好的東西時,得知已經不能再買了,女兒便大哭了起來。
面對這個情況,媽媽先安撫女兒的情緒,然後态度堅決地跟女解釋原因,明确拒絕女兒的要求。
一番引導後,女兒慢慢平複下來,也不再哭鬧了。
李玫瑾教授說:“沒有被拒絕的孩子,容易被寵壞。”
想要孩子懂規矩,不無理取鬧,父母在他小時候一定要開始懂得立規矩,适當拒絕他。
隻有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及時說“不”,才能确保他真正長大成人。
2. 适當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複旦大學副教授沈奕斐在書中舉過這樣的例子。
如果跟孩子講,這杯水很燙,摸了會燙手。如果孩子堅持要摸,父母不用把杯子拿走,就讓他摸。
孩子覺得燙,就會把手收回來。
等他燙了兩回,下次還有冒熱氣的東西,他就會躲得遠遠的。
其實這就是“自然後果”。
沈教授說:
“對于這種會産生自然後果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忍住,讓孩子去嘗試、去試錯。
否則我們把這些問題都避免掉,孩子就很難成長起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試探中一點點認知世界,當他做了某些事情,得到了相應的教訓後,會意識到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
讓孩子自己感受後果,聯系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好過父母在他身後說的一萬句道理。
3. “狠心”讓孩子吃點苦
天津和平5名孩子,一放假就被父母送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快遞驿站實踐活動。
父母看孩子平時在家要麼就是玩遊戲,睡懶覺,決心“逼”一把,推他們出去曆練。
酷暑之下,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着冷氣,或看電視度日。
隻有他們,頂着大太陽,收件、派件,送貨上門。
比起别人,他們“苦”,但父母的“狠”,換來的是孩子對生活的珍惜,對父母的感恩。
主持人白岩松表示,想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狠心讓他吃苦,不能心軟。
吃得了苦的孩子,生活才有擔當,給他鐵肩,他才有責任感。
平時多讓孩子做家務,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體驗一下勞動和付出。
小時候給孩子紮的“針”,才能在将來,成為他飛翔的“翅膀”。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更是影響孩子一生走向的學校。
身為父母,總得用更長遠的目光,看待孩子的當下。
終有一天,孩子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等待他的,是殘酷的現實,或美好的未來,一切取決父母的教育。
若不能養他一輩子,就别從小如此嬌慣他。
有原則的愛,适當的管教,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走向成熟、幸福的人生彼岸。
作者:哎呀媽,多平台簽約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