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六月廿四日,是我國傳統的雷神誕辰日,俗稱“雷公誕”,各地叫法略有不同,在閩南農村,則稱為“雷公生”,雷神信仰始于農耕社會,先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神秘感
對于雷神的形象,《山梅經·梅内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于天,将二者結台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将其腰問想象有一鼓,鼓發雷聲。
人們崇祀雷神,以農曆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
雷神最明顯的特征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即中國道教的上古尊神雷祖,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
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裡。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設置雷部,并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其事,當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時期,道教神霄、清微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僅在於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就稱,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緻勘形震屍,使之崩裂。
《明史》的《禮志》稱,“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緻祭”。道教的主要宮觀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進廟燒香,祈福消災。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齋醮禮儀中常設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儀中有召請雷部諸天君神的内容。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國古代先民對于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産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複雜社會職能的神。
在南方,六月廿四日為“雷公誕”,有的道教宮觀祀有雷公神像,“雷公誕”這一天道士誦經祈求合境平安。有的地方甚至在這一天信女們戒齋素食,以表誠心。
閩南農村做“雷公生”十分普遍,六月廿四正值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廳堂朝外面天,準備豐盛供品,設供桌為雷公祝壽。供品有“小三牲”及鮮果,傳說供品中不許有雞,因為雷公長得不好看,臉上長得一副“雞母嘴”,以雞祭拜寓為有所不敬。
雷神信仰崇拜是古代農耕社會時,我們的先人對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充滿神秘感和恐懼心理所形成的。它發祥于民間,又經道教的加以系統和規範化,并且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提倡。但雷神崇拜能夠曆久不衰,有其較深層次的原因和理由,不能簡單地斥之為“盲目崇拜”。
其一,在科學尚未發達的古代,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是模糊的,神秘的,對大自然無比威力造成的災難産生恐懼感,從而認為大自然的各種行為都有神在指揮,各種關于大自然信仰的神仙應運而生,如風神、雨神、雷神、水神等等都是,這表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人們期望這些神能夠庇佑人類生活、生産活動的順利進行,該刮風就刮風,該下雨就下雨,該打雷就打雷。人類把這些良好的願望都寄托這些神靈身上,這就有了自然神的崇拜。每年為這些神靈舉行“聖誕”,就是表達人類訴求的一種方式。農民在這方面的要求尤為迫切,“風調雨順”是農民數千年來向大自然訴求的永恒主題。我們可以從閩南現存的一些有關于雷的農諺,來看農民對雷神的信仰的現實性。農諺說,“未驚蟄先響雷,會四十九日烏”。又說,“雷打秋,晚稻成柴秋”。還有,“十月雷,師公和尚吃甲肥肥肥”。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表示春天即将到來,春雷響動,萬物複蘇。未進入驚蟄節氣就響雷,這是不正常的,會發生“四十九日烏”的不良天氣。“烏”是閩南語“黑”的意思,“四十九日烏”就是發生49天陰雨天氣,陰天水冷,不利春耕。“雷打秋”,是指如果在“立秋”節氣這一天打雷了。夏種季節如果雷雨多,雷陣雨會使田水溫度升高,不利于剛插的晚稻秧苗返青,甚至有的枯死了,就像“柴秋”。“柴秋”是曬幹了的馬尾松樹枝,紅紅的,以前是農民的燒火做飯的燃料。農曆十月以後已進入冬令,按正常規律是沒有打雷了。如果十月打雷,這說明這個冬季有特殊的暖冬現象,各種傳染病都較容易發生。以替民衆“消災祈福”為職業的道士、僧人生意就好起來了,所以都吃得肥肥胖胖的。以上所例舉的三種關于雷所預示的氣象,都是農民最不願意看到的。對雷神的崇拜就是祈禱雷神能夠符合人意,庇佑農民的生産活動順利進行。這種樸素的願望代代傳承,一方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尊重大自然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這些農諺有一定的準确性,才能夠取得農民的信服。筆者認為,這些農諺是否科學,有待氣象專家研究、探索,但以筆者的觀察還是有很高的信服度的,基本準确。這也是古代勞動人民觀察氣象的智慧結晶吧!
普化寶诰
至心歸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 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号疾如風火。以清淨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付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 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