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是特殊時期的時尚詞,也是為抗擊疫情實施的有效措施。屈指一算,從大年三十開始到今天,我“宅家”三個多星期了。這三個多星期,讓我想起了一次難忘的航海經曆。那是當年元旦之後,一個離開加拿大溫哥華港後橫渡北太平洋的航次。那次我們用了三周,抗擊了大海中的風與浪。
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航行時,每個海員的活動空間十分狹小。那次,我們遭遇了超級巨大的風浪,所有通往甲闆的水密門全部關閉,我們在方寸之間的艙室内機械地工作和生活着。滔天的大浪與船舶推力形成的巨大沖擊力,讓每個船員的心都在顫抖,我們好似跨越在生與死的分割線上。主機的轟鳴、風浪的撞擊和船體吱吱嘎嘎的聲響,交織在一起,幾乎所有的船員都經曆着躺着睡不着、站着立不穩、坐着比站着累的狀态。暈船嚴重的駕駛台人員把塑料桶綁在工作崗位旁邊,一邊吐,一邊操縱着船舶沿着既定的航向前進,那種五髒翻滾的難受勁,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茫茫大海中,我們既要面對巨大風浪給身體帶來的不适,也要克服心理的恐懼。船長告訴我們,别怕!吐了就吃,别讓胃裡空着,保持體力,這就是最好的适應力,有了适應力,就有戰鬥力。
在風浪中航行的我們,最關注的是船長的神色。船長鎮定自若,沉着指揮,每個正确無誤的操作就是在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在大風浪中航行了半個月後的一天,船長在餐廳的黑闆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根據氣象預報,大風浪天氣将在48小時後減弱,60小時後海況平靜,再過五天,我們就可以抵達上海港了”。寥寥幾字讓我們的精神為之一振,開航以來高度緊張的臉上露出了快慰之情。回家,是經曆風雨巨浪的海員最幸福的一刻,那次,大家真正理解了同舟共濟的意義。
此刻,在和老船友的微信對話中,我勾勒着當年迎戰風浪的情景。當時風浪中的一切,與如今神情起伏地盯着各種疫情信息的心情忐忑相差無幾。但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抗疫逆行的背影,以及樸實專業的片言隻語、護目鏡下的滿臉印痕讓人感動。
面對大海無常的力量,面對病毒的肆虐,人既是弱者,也是戰勝挑戰的強者。我們期待風浪的過去,打赢這場病毒阻擊戰,我們一定會迎來春回大地、山河更壯美的時刻。(徐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