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杯子是現代人特别喜歡的杯具,耐用、保溫、防漏水、便攜。但是,某電視台一檔節目(财經“第一時間”)報道稱:泡茶會腐朽不鏽鋼杯,溶出的鉻危害健康。引起許多關注,一時間各種媒體進行大肆渲染,竟變為:千萬别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會緻癌!一時間,群衆的生命安全仿佛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實際上,不鏽鋼杯子有毒會危害健康的結論,是這檔節目通過一個實驗得出的。其過程是,拿了一個新的不鏽鋼杯子,然後用開水泡茶(綠茶),放置72小時候,杯子内壁出現“腐蝕痕迹”,随後實驗者得出“不鏽鋼杯子釋放一類緻癌物鉻”的結論。
不明所以的群衆一下子就被洗腦,而理智的人會想:鉻真的是緻癌物?實驗中釋放了多少鉻?這個杯子質量合格嗎?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去辨别。一切都要從不鏽鋼的性質,還有鉻的毒性說起。
鉻到底會不會緻癌?
鉻(Cr)是占地殼總質量0.02%的一種藍多價金屬元素,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不過,大氣和水中鉻含量極低,大部分存在土壤中,其含量可達5-100毫克/千克。由于鉻溶解度低,性質穩定,在土壤中不容易移動,種植的蔬菜水果含鉻量都比較低。
如果說鉻具有毒性、緻癌性,那麼全球所有人無時無刻都處于危險環境中。而真相并非如此,鉻作為金屬元素很容易失去電子帶上電荷,産生化合物。最主要的兩種形式為三價鉻(Cr3 )和六價鉻(Cr6 )。六價的鉻離子是強氧化劑,對皮膚黏膜有很強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入Ⅰ類緻癌物清單;而三價的鉻卻廣泛分布在我們全身的組織中。據估計,健康人體中的鉻總量在6毫克左右。
真相大白,真正緻癌的禍首是六價鉻,并非鉻元素本身,也不是三價鉻等其他鉻化物導緻的。那麼,不鏽鋼杯子泡茶後一定會産生六價鉻?
不鏽鋼杯子泡茶後會不會産生六價鉻?
不鏽鋼杯子并非金剛不壞,隻是相對來說不容易生鏽、腐蝕而已。鉻元素的含量影響不鏽鋼抗腐蝕能力,當鉻含量達到12%的時候,可以自發形成一層鈍化膜,阻止不鏽鋼進一步氧化和腐蝕。但是,遇到酸、鹽等物質或鈍化膜遭到破壞時,不鏽鋼仍然會生鏽、腐蝕。
可以肯定的說,被腐蝕的不鏽鋼會導緻部分鉻溶出,但是必須強調一點,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标準的不鏽鋼食具中鉻的析出量極少,并不影響人體健康。考慮到鉻(特别是六價鉻)的健康風險,世界各國都針對不鏽鋼食具中鉻成分的遷移量制定有嚴格的規定。
在中國的相關國家标準中規定,不鏽鋼器皿的鉻遷移量應不超過0.4毫克/平方分米,而這個遷移量的測定方法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鐘然後浸泡24小時。4%的醋酸溶液pH值約為2.5,将一塊不鏽鋼丢在裡面煮沸30分鐘再浸泡24小時後,每平方分米表面遷移出的鉻不應超過0.4毫克。
茶水(綠茶)與酸性溶液不同,它的酸性很微弱,根據種類和濃度的差别,ph值通常再5-7之間,對不鏽鋼腐蝕作用小很多。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不鏽鋼制品》實驗證明,想要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水遷移出0.4毫克的鉻,大約需要246個小時(10天左右),并且還要保證使用的不鏽鋼杯子表面無鈍化膜(指标不合格的杯子),茶水在杯中沸騰30分鐘。很顯然,大家不會主動購買不合格産品,就算泡茶也不會讓它再杯子裡沸騰。
世衛組織也做過相關實驗,将酸性較強的腌檸檬(pH=2.6)在不鏽鋼餐具中放置數小時,釋放到其中的鉻含量約為1.31~2.47x10-10克/千克,而在餐具盛放牛奶、咖啡或茶時則沒有檢測到明顯的重金屬釋放。在對不鏽鋼電熱水壺和咖啡機的檢測中,也沒有發現明顯的鉻離子釋放。
總結:由此可見,正規合格的不鏽鋼産品并不影響人體健康,也沒有緻癌風險。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主動發現餐具、杯具等用品的生鏽、腐蝕,并選擇更換新用品。而某些節目宣傳的内容多少摻雜“虛張聲勢、危言聳聽”的成分,以僞科學或片面的内容誤導群衆。因此,希望大家相信科學,理性對待與健康相關的任何信息,但凡出現真正危害健康的東西,國家有關部門會給出明确通告及警示。而我們在聊天群、某些小欄目、小視頻獲取的疑似信息,請一笑了之,切莫再做出“搶鹽”一類的愚行。
⊙圖文内容來自腫瘤大醫生原創,圖:甄雯,文:老葉。如有轉載必須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大醫課堂問診咨詢,請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