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一則“小夥兒地鐵上丢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關注。不少網友們紛紛熱心轉載。
然而接下來事件的發展讓人出乎意料。有網友指出此事有誇大成分,更有自媒體号發文質疑是當事人和廠家聯手惡意炒作濫用善心。
今天一早,一篇“揭露人工耳蝸丢失騙局”的微信就刷爆了朋友圈,并迅速成為10萬 的爆款。
戳鍊接看“全城急尋20萬耳蝸”視頻
這篇自媒體文章提出三點質疑:
1、網傳消息中,“耳蝸丢了就得開顱”的說法存疑;
2、耳蝸到底值多少錢?有報道稱僅為4.5萬;
3、12月以來全國四起“耳蝸丢失”,營銷痕迹明顯。
截至記者發稿時,人工耳蝸還沒找到。面對網絡質疑,今天上午當事人做了回應。對于丢失耳蝸後究竟需不需要開顱、耳蝸到底有多貴?相關人士也做出了解答。
當事人李明接受記者采訪
一、有沒有丢耳蝸這件事?
20日上午8點,出現在地鐵将台站的李女士和弟弟李明告訴記者,他們在今天稍早的時候看到了這篇“熱帖”。李女士雙眼通紅,泣不成聲,可是面對迅速傳播開來的網絡質疑,她感到既無奈又無力。
姐弟倆此行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地鐵監控視頻尋找到更多的線索。李女士說,從昨天到今天,她一直通過警方、地鐵站等各方幫助,來持續尋找線索,在昨天的熱心人士來電中,明确表示看見過相關設備的有5條線索,在逐一排查這些線索時,還沒有查到相關蹤迹。
其中,有一條線索稱,在地鐵朝陽公園站,有一名黑衣男子撿到了遺失的耳蝸。接到這個線索後,姐弟倆又來到這個地鐵站。結果仍是一無所獲。
在李女士的手機裡,通話記錄已達近千個。她說,從昨天開始,随着他們尋物的消息被越來越多的網友轉發,數不清的好心人來電詢問此事,多數人表示十分關心,也有人是為了驗證此事的真僞。
李女士在地鐵站接聽熱心人士的電話
李女士說,目前他們能看到的監控影像中,看不清弟弟丢失耳蝸的瞬間。這件事如果一定要他們自證清白,确實非常困難。他們已向警方求助,并做了筆錄。“記錄在警方筆錄中的話,每一句都要求是真實的,否則要負法律責任。希望以此來證明我們所說是真的,不是虛構的。”李女士表示,家裡現在正在搜集弟弟佩戴耳蝸前後的診斷資料,待把相關證明找全後,會第一時間發送給媒體,以證清白。
今天上午,記者拿到了李明當初植入耳蝸的相關資料。
二、“開顱”一說怎麼來的?
在李女士早前發布的那則尋物啟示中,除了簡要講述了人工耳蝸丢失的過程外,最令人揪心的一句話就是“一旦找不回來,就要面臨開顱手術了”。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一些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網友産生質疑。“丢失人工耳蝸,完全不必開顱,隻需配備一台體外機即可。”
“這些質疑的文章讓我們全家的壓力非常大。我們不想要錢,我的弟弟26歲,是一個成年人,他可以承擔起責任。”李女士說,她之所以說可能需要開顱,是一個最壞的打算,畢竟芯片已經植入體内10年了,産品也在不斷升級,能不能匹配到新的,她并不确定。可能因為自己太過擔心,自己又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言辭上給一些網友造成了誤解。不論如何,她願意為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
今早李明的姐姐用李明朋友圈發出的消息
昨晚,李明遺失的人工耳蝸生産廠家的官方微博回應稱,耳蝸外機是聆聽的重要設備,但如意外丢失也無需再次手術,隻需重新匹配另一外機即可聽到聲音。
至截稿時,記者獲悉,人工耳蝸的生産廠家已經為李明找到了一台備用機。今天,他們将對機器進行調試,看是否與李明所戴型号匹配。
三、人工耳蝸真的這麼貴?
一套人工耳蝸到底值多少錢?有網友和業内人士質疑,沒有20萬這麼貴,而且國家有補助。
李女士今早用李明的朋友圈發消息解釋稱,弟弟的手術做于2008年,從裡到外的整體費用為17萬,“對不起大家,多說了三萬。”
李女士用李明朋友圈發出的消息
四、究竟是不是營銷炒作?
近幾年,人工耳蝸丢失的事件時有發生,有媒體梳理發現,從12月以來,全國就發生了四起“耳蝸丢失”事件。高頻率的人工耳蝸丢失事件,再加上李女士發布消息中一些不太專業的說法,讓有些人質疑是否為商業營銷。
對此,李女士表示,可能她發布的消息有不夠準确的地方,包括費用等,對此她向大家道歉,但她否認這是炒作。
人工耳蝸的生廠商在接受北京新聞廣播“問北京”記者的采訪時也表示,今年有3、4起人工耳蝸丢失的事件,其中好像有兩起都是自己廠家産品,可能是因為該品牌用戶最多。“但是說營銷或者什麼其他的手段,這個東西真的是不存在的。”
針對網上的質疑,記者采訪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研究所研究員于甯教授,他對這些問題做了系統的回答。
一、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需要開顱的說法并不準确,植入芯片隻是皮下微創手術。外置設備丢失不需要重新植入芯片,添置一個配套的外置設備即可,大概需要兩三萬,從品牌和型号上初步判斷,該患者用的體外機價值5萬左右,一般情況下,換完了去提供耳蝸的廠商那把原來裡面的程序拷回或者重新調機就可以,20萬是植入體加外機全套價格。
二、國内的人工耳蝸10萬左右,國外的品牌曆史悠久,售後服務好,保險系數高,價格高達30萬也是有的。
三、“如果一副人工耳蝸能解決聽障者正常上學和就業的問題,那麼從家長的角度,為他選擇一副合适的助聽設備無可厚非。”于甯接觸過很多需要植入人工耳蝸的患者,他認為做手術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後期康複及調試都在考驗着患者和家人,“沒有哪個家庭願意通過二次甚至三次手術來彌補第一副人工耳蝸不合适的情況,所以往往有些家庭傾盡所有選擇貴一點的、保險系數更高的耳蝸,這能讓他們安心,可以理解,不能簡單評判是營銷。”
四、這還涉及到費用減免等扶持政策,3歲前是聽覺神經發育期,也是植入人工耳蝸的最佳時期,因此,在我國一些地區明确規定7歲以下聽覺障礙者可免費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7歲以上者可根據經濟條件及需求自己選擇品牌和價格,困難家庭也會選擇向慈善機構或志願者尋求幫助。
事件回顧
“20萬耳蝸”丢失,小夥發文求助
12月19日,微博名稱為“聽力師”的網友@MUdcat_在網上發文急尋自己在北京坐地鐵時丢失的人工耳蝸。
失主李明的姐姐表示,如果不能找回丢失耳蝸,弟弟可能需要面臨再一次的開顱手術。求助請求發出後,不少網友和大V出于善意紛紛轉發,相關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
綜合新浪微博、“問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