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今天上線的是沖浪人小編本編,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好多個“又好笑又好氣”的帖子,下面請欣賞一下:
被室友的臭屎逼瘋的人……
▽
被自己的臭屎逼瘋的人……
▽
真的是驗證了《還珠》裡那句經典的對子:
▽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的大便會臭成“生化武器”?大便臭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便便臭和不臭的人,誰會更健康?若不想拉出臭便,我們又該怎麼做?
相信你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請大家别嫌棄這篇有味道的科普,接着看下去吧!
一、
為啥拉的屎總是“屎臭屎臭”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明明我們吃的東西都是美味佳肴,怎麼拉出來的便便總是帶有味道的?
咦,你不要過來啊!
那我們可以先透過現象看本質,來了解一下「被人嫌棄的」的誕生記,答案就在其中。
衆所周知,便便的前身是吃進去的食物。
食物被我們吃下後,經過口腔牙齒咀嚼吞咽,緊接着由食道和胃部初步消化後被運輸到小腸、大腸。
小腸負責吸收食物中氨基酸、維生素、葡萄糖及水等營養,之後轉到大腸,它會最後将食物中的水分再次吸收,使不成型的食物渣轉變成固态,精華最後被身體吸收,排出體内的也就成了我們見到的「便便」!
若我們一層層放大「一坨」,會發現裡面:其實3/4是水分,1/4是固體物質。
這固體物質就包括以下:
約30%是已光榮退役的腸道菌群;
約30%是無法消化的殘留食物或消化液、脫落的上皮細胞等;
最後剩餘的30%以上是各類雜牌軍組合,如不被身體吸收的脂肪、蛋白質、無機鹽,體内的色素、膽固醇、殘留農藥等。
食物在體内進行的消化全過程示意圖
(圖源:ceres community project)
而我們的便便之所以有味道,就與“腸道的微生物”息息相關。
這些腸道裡數以萬億計算的微生物群大多是細菌,也存在病毒、真菌等(主要集中在回腸和大腸),它們能幫助分解消化食物。與此同時,食物會在它們的參與下進行發酵,從而産生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硫醇等代謝氣體,在體内形成“腸氣”。
甚至腸道微生物還會産生像氨氣(廁所味)、糞臭素(臭豆腐擁有的成分之一)、吲哚(屎臭味)、硫化氫(臭雞蛋味)等殺傷力較強的氣體……讓大便“别有風味”!
所以說便便“臭名昭著”的威名就是拜這所賜!
你喜歡的臭豆腐在貓貓眼裡
無疑是陳年老
二、
那拉屎特别臭,是身體出狀況嗎?
說完「便便為何會臭」之後,這時候可能有些人會聯想到:「拉屎臭的人 vs拉屎相對不臭的人,誰的身體更好」、「便便的臭味是不是也代表了人的健康狀況」……
揭開謎底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互動!
1
拉屎臭VS拉屎不臭的人,誰更健康?
我們可以發現拉屎相對不臭的人,通常有這些規律:定期排便(沒有長時間便秘)、身體狀況好(沒有鬧肚子)、飲食清淡不油膩等等。
而且,在一坨健康的便便中,有99%是無味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等),真正發揮作用的是1%的臭味氣體(如氨氣、糞臭素、硫化氫等)。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正常大便是會帶有些許臭味,但通常味不重,即便有時排出的氣味較重,一般在短時間内就會消散,是能做到不臭的。
若你的便便臭味久久不消,臭到讓人昏厥,那你就要反省下你的飲食結構和多久拉一次等方面因素了。
這年頭,拉個屎都不容易
● 吃肉多的人,屎會更臭
如果你是“無肉不歡”、“蔬菜攝入少”的人,那你便便肯定和營養均衡攝入的人“臭味值”不同!
肉類食物由于富含高蛋白,攝入過多會導緻腸胃消化負擔過大,在整體消化過程中釋放的臭味氣體增多,使得便便的氣味變重、變臭。
● 便秘的人,自帶“屎臭”屬性
衆所周知,如果我們一直不排便,那便便就會“回爐再吸收”,這樣一來,便便會在體内各種“腸氣”的包裹下一直發酵,等到排出時變成更具“殺傷力”的生化武器(不僅臭,還更硬了)。
● 吃某些特定食物,屎會變“重口味”
人體是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的,一旦吃多了某種特定食物,腸胃不一定能完全清除食物本身有的味道,像榴蓮、蔥姜蒜、豬大腸等食物攝入多了,那可能便便也會攜帶對應的氣味(說話同樣“口氣重”)。
● 肚子難受,屎也不會讓你“好過”
要是吃了不幹淨的東西,或是暴飲暴食、生冷不忌,那難免會“鬧肚子”。此時體内腸道菌群的平衡系統就會被破壞,有害菌瘋狂繁殖,造成像竄稀等情況發生。
有害菌增加,那“臭氣制造”的力度也就跟着加重了!你讓肚子難受了,它也會給你緻命一擊!
總結一下,無論你的便便是臭還是不臭,都屬于正常情況。但是我們的消化系統方面或者身體有什麼疾病,那便便的臭味也是有迹可循的!
2
便便異常臭味,可能是疾病“信号”?
便便雖說是人人嫌棄,但它确實是我們身體情況的「晴雨表」,其氣味、顔色、形狀都是幫助診斷人體消化道疾病的重要依據。
如果你的便便也出現以下幾種異常氣味,你可要當心了:
大便惡臭味,見于慢性結腸炎、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直腸癌潰爛繼發感染引起;
大便有刺鼻酸臭味,多為消化不良、食物積滞的結果;
大便有腥味且便黑便血,提示消化道出血且量較多;
水樣便伴肉或魚的腐臭味,提示腸道内有較多的血液或黏液;
肉湯樣大便伴奇臭味,多見于腸出血性壞死性炎症;
大便腹瀉伴燒焦味,多是由于小腸機能下降誘發的消化不良症狀。
話說如此,便便的氣味能作為疾病的參考,但也不能直接說“便便臭=腸道不健康”。
如果你也發現便便氣味異常,建議及時看醫就診。醫生會在結腸鏡等專業檢查下,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便便其他特征,對疾病做出正确診斷!
三、
不想成為“臭便人”,我們能怎麼辦?
想要讓自己便便變得不臭,這裡有兩招可以教給大家(趕緊收藏起來,以防不時之需),但需要提醒一句:注意時間!
你的便便從食物成為拉出來的經曆時長可能是1-2天,也就是你今天的往往是前天的“存貨”,算好時間哦!
● 肉食人:多喝水多吃蔬果
喝水能幫助潤腸助消化,2022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指出,建議每個男性與女性每天喝水量分别是1700ml、1500ml。
日常多吃膳食纖維類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谷薯堅果類),能增加糞便體積,增加排便次數,這樣排便自然就稀釋了臭味!
p.s.加深顔色的食物為纖維素含量高的
對了,每周适當進行健身鍛煉(累計150分鐘)也有相同“排便減臭”的效果哦!
● 攜帶手機如廁黨:專心拉
在醫生眼中,理想排便時間一般要控制在10分鐘内,最佳時間是3~5分鐘!
上廁所玩手機不僅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大大增加如廁的時間,而且久坐久蹲都會施壓給身體器官,為生成其他疾病埋下隐患。
所以,放下手機和其他幹擾物吧,專心排便、盡快離開廁所才是頭等大事。
● 排便不規律者:掐點不要憋
通常來說,人體最有便意的時間是清晨起床後以及早飯後20分鐘。因此,推薦在晨起或餐後嘗試排便。
另外除了養成固定排便時間,也請把握每個「沖動拉屎」的瞬間,有便意千萬不要憋,咱們可不興“排便持久戰”!
● 所有人:多觀察便便,有異常及時就醫
鑒于便便是健康的指向标,建議大家“事後”記得回頭看一眼,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呢!
最後再送大家幾張便便對照表,分清“好粑粑”與“壞粑粑”。
看便便顔色——正常顔色為土黃至深棕區間,其他顔色為異常!
看便便形狀——正常形狀為光滑長條便,其他請參考下列圖片▼
最後的最後,附贈一個秘密:
粑粑吃起來是苦的,
别問我怎麼知道的
!
互動話題:你們聽過或經曆被臭暈的事嗎?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