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句話一直是封建社會束縛女性的經典教條,畢竟那時候隻有男人才能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女人卻要一輩子守在後院。《紅樓夢》裡志大才高的賈家三小姐探春就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
但探春還是隻能被關在賈府的深宅大院中,繼續和姨娘鬥。再舉個例子,寶玉、黛玉、寶钗還有賈家三千金等人曾經聚在一塊起詩社,有一回賈寶玉說,我把你們寫的詩拿給外面人看了,他們都稱贊不已呢!黛玉、寶钗聽了,說他“胡鬧”,因為閨閣筆墨“不該傳到外面去”。
林黛玉、薛寶钗都是聰敏靈秀的才女,但在外面,她們一點才華都不敢展示,隻能做個本本分分的閨秀。都說《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時古人确實對女子有才華這件事,抱着不贊同、不欣賞的态度(大部分人)。
不過,《紅樓夢》創作的時間是清朝,明清時期對女人的束縛嚴重一些,唐朝、宋朝時,還是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才女,比如魚玄機、上官婉兒、薛濤、李清照等等。而“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最開始把這句話收錄下來的,是明朝人陳繼儒。
他把一套長輩的教誨記錄了下來,原話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也就是說,那時的長輩覺得,女子有才華,又通曉大義,是賢德的表現,隻是這樣的女子比較少;而隻喜歡看戲曲小說,品德也差勁的女子,還不如不識字。後來,這話又被清朝文人張岱引用,他說:“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确。”
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還有上半句,隻可惜少有人知。而且,這兩個人提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時,并沒有傳達女子就一定不能讀書、有才的意思,而是在強調,不管是男是女,德行都應該擺在才華前面——如果德不配位,認識再多字也沒用;如果沒有才華,那就用德行去評判他(她)。
但到了後來,有心人斷章取義,隻保留了下半句,用來宣傳女人不該讀書。清朝還有一個文人李漁,非常不贊同這流行的下半句,他認為,這話肯定是一個在女人那裡吃了虧的憤青傳播出來的,有人吃了為官的虧,就勸後人别做官;有人吃了美女的虧,就勸後人遠離美女。
同理,有人在才女那裡吃了虧,就希望女人都不要有才華,不然他就會被比到塵埃裡去。不得不說,李漁雖然是個古人,但他的觀點非常新潮。他的妻妾都沒有才華,所以李漁常常感到很寂寞,沒人能當他的解語花。可見有時候,古人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落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