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越是字數少,越容易被人記住,越是通俗平實,越是能夠流傳永久。
在寫春天的唐詩中,《春曉》無疑是最容易為世人記誦的了。我們從小時候起,就在父母的引導下背誦這首詩千古名詩。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讀起來非常順和流暢,詩人用字也是用的極其平常的,沒有任何的生僻字詞,這也是這首詩廣泛傳唱的原因。
作者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在五言絕句方面非常擅長,也有很高的造詣。這篇《春曉》詩充分說明了孟浩然在五言絕句方面是一位高手。
詩起句非常自然,娓娓道來,如白話一般,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天是容易發困的季節,俗話說:春困秋乏。春天嗜睡,詩人一覺酣睡醒來,尚睡眼惺忪,耳邊卻聽到了鳥兒的啼叫聲。春天,萬物蘇醒,大地回春,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色,但是詩人卻沒有先從春天的花紅柳綠寫起,反而卻說春眠,應當說這也是符合大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的生長規律的。終天的季節,一切動植物都處于了休眠的狀态中,一旦春天來臨,春風化雨,萬物醒來,春天對它們來說也是早晨,迎來了陽光,感受溫暖。其實詩人本人也同這大自然的萬物一樣,在經曆了寒冷的冬日之後,從長長的冬夢中醒來,也要感知這欣欣向榮、生機勃發的春天。
詩的第三、四句是寫昨夜的風雨,春風春雨的描寫,作者沒有直接具體的描述,而是問”花落知多少”,這種方式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古人寫春雨,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聲。”這就是直接描述。而孟浩然卻沒如此,他不知是問别人呢還是自言自語,也不知道他看沒看外面的花落,還是他自己就是想象外面的花落的情景,反正他自然而然的就寫下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兩句。非常的自然,這也許正是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花是春天的象征,詩人醒後,雖然先聽到鳥鳴,但是卻先想到外面的花怎麼樣了,該不會全部被風吹雨打都零落成泥了吧。
詩人對春天的感受,來自方方面面,無論是酣暢的睡眠,還是早晨的鳥鳴,無論是風雨,還是春花,都在詩人的筆下自然而發,這就是高手。情到自然處,萬物皆生華。
己亥年的雨水節氣剛剛過去,正預示着春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欣賞這首《春曉》,也是昐望着春天的來臨,感受自然之美,聽沙沙春雨,聽春鳥啼鳴,看花紅,沐春風,在春日早晨,吟誦一首《春曉》,不亦樂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