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戰局#“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天下第一奇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它不單是一種用兵的藝術,到今天更是一種哲學的智慧。時至今日,無論是戰場還是商場,用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這本書還是可以提供永遠的啟示。
孫子兵法
它是最早的兵書,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是世界曆史上現存的一部系統的完整的兵書;中國古代戰争很多而且很殘酷,“觀諸兵書 無出孫武”,“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可見《孫子兵法》在從古至今的地位;《孫子兵法》不單是中國兵家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軍事文化史上的代表。近些年來,外國人對《孫子兵法》的重視甚至超過我們中國人西點軍校印地安納斯海軍學院科羅拉多空軍學院,《孫子兵法》作為指定的教材;《孫子兵法》不但是應用于軍事領域,隻要是競争博弈要分出輸赢、勝負、高下的領域裡,它都可以借鑒和運用。《孫子兵法》本質上來說就是,任何博弈競争的行動第一步就是運籌于帷幄,比如怎麼收集各種信息,決策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數據的基礎之上的。分析這個事情的利弊得失,來預測這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評估競争雙方的實力對比,最後選擇正确的突破方向。
《孫子兵法》金6000個字,葉劍英元帥曾評價此書有四層含義:第一層戰略的中心問題是為軍事鬥争服務的;第二層戰略是指導決定性的、引領性的、規範性的;第三層戰略面對的問題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長遠的,不是眼前的,是根本的,不是直接的;第四層戰略是方略方針和策略戰略不是挂在牆上,供向上級彙報用的大而無當的那些東西,而是切切實實在戰争實踐當中可以貫徹、落實操作的一種方針和策略。《孫子兵法》本質上已經超越了具體的軍事領域,它的任何一句話對我們今天的工作都是會有啟示和有幫助的。
孫子兵法
現代大部分的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甚至碌碌無為。就像一個企業每個人都會抱怨一個字—忙。首先可以肯定是,一個企業的老總肯定比普通的員工要忙,經理肯定要比主管要忙,主管肯定要比底層的員工要忙。但是這個忙在很大的程度上應該理解為盲目的盲,是沒有方向、沒有目标、沒有計劃的忙。《孫子兵法》認為用兵打仗最忌諱的地方就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俱到,這樣所有的事都是重點了,就導緻你沒有了重點。所以你感覺忙,但卻還是一事無成,生活不如意。《孫子兵法》是一本曠古未有的奇書,是一本價值永恒的奇書,也是一本值得我們珍惜、傳承、弘揚的奇書。《孫子兵法》是一本講什麼的書?究竟好在哪裡?
《孫子兵法》一共是十三篇,可為四大闆塊。第一部分戰争觀念,戰争對還是錯?戰争是怎麼起源的?打赢戰争更靠什麼?戰争與政治的關系?戰争與經濟的關系?戰争與文化的關系;第二部戰略思想,戰略思想是指導戰争全局的一種方針和策略;第三部分作戰指導思想,就是具體的作戰理論和方法;第四部分軍隊管理思想。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的是一個整體的軍事學科體系,它邏輯嚴謹,環環相扣。戰争在行動之前需要軍事戰略的規劃。戰争之前必須考慮進去有綜合性、系統性、全局性、完整性,那麼,《孫子兵法》給我們提的方案就是道、天、地、将、法五個基本要素。道就是政治,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所有軍事決策當中,都是要優先考慮的首要問題。隻有政治清明,内部和諧,上下團結,那才是有打勝仗的基本條件,政治永遠是第一位。第二個要素是比較雙方天時、地利、人和。
不同的地區軍隊,不同的氣候條件環境,适應性是不一樣的。就像南方地區要去北伐的話,古代一般會選初夏,因為這個時候河流解凍了,水位最高,運兵運糧最方便;而北方地區打南方,一般會選初冬或者深秋,因為秋高馬肥。這就是天時對不同地域區的軍隊它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孫子天時第一個講的是自然之天,但是孫子的天時還有更高層面的一個含義,就是戰略時機,什麼時候做很有講究的,過早進入可能會槍打出頭鳥出頭鳥,可能先成為矛盾焦點,成為衆矢之的,四面受敵。但過晚做了過了可能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了,蛋糕已經分割完畢了,你已經被邊緣化出局了,再也沒機會了。第三個要素就是比地了,地也是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就是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同地區的軍隊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作戰,優劣态勢會完全不一樣。就像曹操的軍隊到了江東地區他的優勢就沒有了,因為曹操的軍隊最大的特點體現在擁有強大的騎兵,騎兵在北方大平原上可以縱橫馳騁,所向皆靡。可是遇到了丘陵沼澤地、河流、湖泊,他的馬就跑不起來了,這時候需要的是一支強大的水軍,所以他打敗仗他是必然的。在這不利的地形上進行一場錯誤的決戰。第二講的地是戰略區位,譬如說我們說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它把古代中國分割成南北比較勻稱的兩大塊,雙方實力差不多,人口差不多,資源差不多,面積差不多,所以淮河一線一旦失守了,兵鋒到了長江邊上的時候,那麼全國的統一就走向必然,所以自古以來就守江必守淮,要守住長江首先要守住淮河。許多的朝代到了長江邊上他是支撐不下去的,像南唐扛不住北宋的進攻,像隋朝的統一不是陳後主貪圖享受,喜歡聽《玉樹後庭花》。有一個唐詩說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實際上哪個皇帝不貪圖享受,為什麼其他的皇帝聽聽後庭花就沒事情了他就要完蛋了,因為當時他的父親陳霸先建立的陳朝就已經防線退到長江邊上了,所以全中國的統一就是水到渠成。第四個就是隊伍,打仗以打赢為目的,軍隊的靈魂、大腦是是将軍。拿坡侖輸了滑鐵盧,那隻好被流放了。霸王項羽輸了垓下之戰,那隻好霸王别姬了,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一切以打赢為目的,雙方将帥的水平能力是綜合要素。第四個要素是就是法,人做事必須有規矩,有章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孫子重視法,強調修道保法,但是孫子他在好多地方又說不要理睬法,這就是孫子的超常的反向思維,在正常當中能夠看出不正常,在合理當中能夠找到不合理。法固然重要,但是法也不能包辦一切。孫子的好多話會跟我們認知的常識有所區别,譬如說我們軍隊管理強調的是一切行動聽指揮,老百姓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孫子沒有否定。但是孫子又強調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對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反動,但恰恰有這種反動對立才是最好的管理。自己認識法重要,但法不能包辦一切,所以他的話對我們今天好多工作都會有啟示。如果我們的道德沒有提升,我們的文化素質沒有升華的話,制度和法總是有漏洞、有空子可以鑽的,人不會真正産生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是非之心,就有功利之心,所以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孫子看來法有兩個弱點,第一個所有的法都是人為的,由人來制定和執行的,還有滞後性什麼叫滞後性。一旦制度定了,以後你好長時間裡面很難再去修改它,而戰場的形式是瞬息萬變的,我們工作的環境也是瞬息萬變的,你要抱着它不放的話,那你就有許多事情手腳就捆住了,就沒法做了。
第二篇作戰篇。決定了勝算的可能性,是進行戰争準備,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軍事的、 外交的,但是孫子認為所有準備裡面核心的準備是經濟上的準備,就是軍事後勤的準備,後勤工作裡面最重要的是糧草的準備。在孫子看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所以《孫子兵法》最大的特點是個強者的哲學,他強調用最快的速度、最猛烈的火力、最大的力量給對手以摧毀性的打擊,奪取戰勝的勝利。
進攻為先,先發制人,剛強進取。中國軍事文化還有一條線就是老子,他講究柔弱勝剛強,後發制人。這一陰一陽一主一副合起來才是中國軍事思想的一個整體。
第二個孫子強調是速戰速決,因為戰争的開銷太大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久拖。孫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諸侯并立争霸兼并的時代,打仗不是你我雙方的事情,還有第三方、第四方在旁邊伺機而動,等到你打得雙方精疲力盡的時候,第三者乘虛而入,坐收漁人之利了。所以“鹬蚌相争,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都是那個時代出現的成語。所以速戰速決,讓第三方還沒反應過來插手之前,你就把問題搞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