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祭掃是中國人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儀式之一,也是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日子,它就像一座橋梁,讓生者與逝者之間有了一個“對話”的空間。
我們來到了逝者墓前,訴說着内心的懷念、不舍、悲傷、哀愁,與其說是給逝者的儀式,不如說是給我們自己的儀式,一個面對死亡、處理死亡的儀式。
而這樣的儀式總會讓我們的内心泛起波瀾,提醒着我們死亡就在身邊,這就很容易讓人們産生死亡焦慮,特别是經曆了疫情反複、東航MU5735墜機以及河南暴雨等重大事件的今年。
什麼是死亡焦慮?
死亡焦慮,顧名思義就是指對即将到來或終将到來的死亡,産生了恐懼、擔憂、糾結、不安等複雜的情緒,無法接受自己或他人終有一天會從世界上消失這一事實,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冷汗等症狀。
很多人以為死亡焦慮是中老年人才會有的,因為随着年齡的上升,他們會感覺到身體機能下降,感覺自己的一步一步向死亡靠近。但其實死亡焦慮不分年齡,老年人會有,年輕人會有,小學生也會有。
疫情時期,大家對新冠病毒的恐懼,是死亡焦慮的表現。
自從東航MU5735航班發生事故之後,在為遇難者哀悼的同時,不少人也心生恐懼,失眠、焦慮、食欲不振,晚上夢見自己乘坐的飛機墜落,醒來之後内心恐慌,也是死亡焦慮的表現。
非常注重養生,老人更容易被騙去買營養品,疑病,總是擔心自己身體出了問題,這都是死亡焦慮的表現形式。
我記得在疫情發生後的,返校複學的第一個學期,就有一個2年級的小男生來找我做心理咨詢。
他說自己很想到新冠病毒就很害怕,很怕自己會被傳染,然後生病去世。
他的爺爺之前也是重病去世的,爺爺生前對他很好,但他覺得爺爺的死很可怕,因為死了就回不來了,再也見不到面了。
如何緩解死亡焦慮?
01 充實人生,創造意義很多人的恐懼不僅僅來源于死亡本身,更來自于在死亡之前沒有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造成了很多的遺憾。
所以,認真過好每一天,往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前進,即使最後夢想沒有實現,但最起碼回想起來,不會因為沒有努力,留下種種遺憾。
02 留下你的影響當你的生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其他的人時,就像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你存在的痕迹,想象一下,你死去若幹年之後,還有人記得你,還有人受着你的影響,離開了,也沒有完全離開,這樣的死亡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留下影響的方式有很多,生育孩子,留下遺傳基因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這也是人們重視後代傳承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器官捐獻、為某個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用自己的思想或态度影響身邊的人、以自己的名字設立獎學金等等都留下印記的方式。
03 建立親密的人際聯結當真正要面對死亡的時候,人們總是甯願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孤獨會強化死亡的痛苦。
這個時候,朋友、愛人、家人都能安撫你的死亡焦慮,他們能讓你知道并不是孤獨一人,即使在一些事情上你要獨自應對,但他們也會讓你感覺到有人在身邊,給你溫暖和力量。
我們都是向死而生的,有生便會有死,認識死亡、理解死亡、面對死亡,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正如歐文·亞隆的《直視驕陽》中所寫的,直面死亡會引發焦慮,卻也有可能極大地豐富你整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