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六藝”之說有二,一指禮、樂、射、禦、書、數也。另一說,“六藝”即六經,謂《易》、《書》、《詩》、《禮》、《樂》、《春秋》也。
六藝是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其内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禦、六書、九數。關于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并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禦為大藝,系高級課程。
吉禮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禮儀活動,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兇禮是對各種不幸事件進行悼念、慰問方面的禮節儀式。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五者。軍禮,是指軍隊裡的操練、征伐的行為規範。有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等。賓禮用于朝聘會同,是天子款待來朝會的四方諸侯和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問安的禮節儀式。嘉禮是飲宴婚冠、節慶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嘉禮是和合人際關系、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内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飨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音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教化。所謂教化,即是對美好心靈品質的培育與提升。心靈的本性應該是從善、從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棄惡從善,使人的心靈從醜惡的邊緣回歸到真善美。
音樂作為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類生存狀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為人類心靈世界的一個伊甸園,也成為實現人類自身價值的途徑。《樂記》雲: “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大小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叠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甯。”
白矢即箭穿過鹄的,要用力适當,恰中目标,剛剛露出白色箭頭。參連即先發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頭低,徐徐行進的樣子。襄尺的襄讀讓,臣與君射,不與君并立,應退讓一尺。井儀即連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個井字。
鸾、 鳴都是車上的鈴铛,車走動時,挂在車上的鈴铛要響得諧調。逐水曲即駕車經過曲折的水道不緻墜入水中。過君表即駕車要能通過豎立的标竿中間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駕車在交道上旋轉時,要合乎節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獵追逐野獸時,要把獵物驅向左邊,以便坐在車左邊的主人射擊。
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掌谏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其中沒有對“六書”詳細的名稱,也沒有對六書的解釋。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這是對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東漢許慎受劉歆的啟示,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在這本書的“叙”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随體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僞,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許慎的解說,是曆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六藝中的數同樣是一門基礎課,蘊含着十分深奧的學問。在古代中國,數學和陰陽風水等“迷信”活動一起,被歸入術數類。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賬收稅等實際問題,就是要計算天體,推演曆法。在這方面,古代中國人有着驚人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