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這句帶有試探意味的感歎,既彰顯出他想号令群雄、一統天下的野心,也體現出他對劉備的忌憚。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已然官居司空,手下文臣如雲、武将如雨,可謂是權傾朝野。
反觀劉備,卻隻是個漂泊半生,且剛被呂布打敗的喪家之犬。可即便如此,直覺敏銳的曹操還是認為劉備此人非等閑之輩,他的野心也不僅是匡扶漢室這麼簡單!
曹操的直覺後來果真應驗。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兩川、建立蜀漢,與孫、曹兩家三分天下。在此期間,他的野心也不斷膨脹。在聽到漢獻帝被害的傳聞後,劉備于建安二十六年登基稱帝,登上了權力的巅峰。從大漢皇叔變成蜀漢昭烈帝。這種轉變看似突兀,卻能從他四個兒子的名字中看出端倪。
坎坷的前半生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差點被親爹摔傻的阿鬥,才是劉備的第一個親生骨肉。但根據史書記載,劉備早就有過妻妾和子女。早年他流落到徐州時,曾和駐紮在壽春的袁術大軍對峙。
呂布趁虛而入,在守将曹豹的裡應外合下奪走了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家眷。等到劉備主動求和,呂布才放走他們。後來劉備占據小沛,又被呂布率軍攻打,兵敗後投靠了曹操。
曹操給劉備撥了糧草,命他收攏殘兵進攻呂布。後者派出高順迎敵,結果劉備又輸給了高順,家眷第二次被呂布俘虜。這兩次慘痛經曆,史書中用的都是“妻子”一詞,而這個詞在古代又泛指老婆和子女。
也就是說,劉備早年是有過孩子的,隻是因為劉備前半生颠沛流離,屢遭慘敗,他的家眷也都喪生或者走失在戰亂中,所以沒有被後世文人提起過。史書有記載的第一個兒子,應該就是劉備在荊州收的義子劉封了。
義子劉封
劉封原本姓寇,是羅侯寇氏家的孩子。當時劉備的妻妾和子嗣都在戰亂中遺失,就以“未有繼嗣”,收劉封為養子。沒有繼嗣,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沒有子孫後代。
所以劉備收養劉封的目的,就是要将他培養成自己的繼承人,好讓他繼承自己的基業。劉備投奔劉表是在建安六年。而阿鬥出生是在建安十二年,收養劉封就是在這六年間。假定是建安七年,那麼劉封認爹的時候,劉備已經四十二歲了。
在那個戰火遍地的亂世中,這個歲數的人,大半截身子已經進了棺材裡。
所以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能征善戰的劉封,大概率會成為諸葛亮和關羽等人的新主公。然而就在之後十幾年間,劉備寶刀未老,先後造出來三個兒子。
繼承人的位置,自然跑到了劉禅屁股底下。但劉封畢竟是個勇武過人的鬥将,所以劉備還是願意重用他,安排他到上庸三郡。然而劉封到了上庸後,卻接連犯下彌天大錯。
首先是在關羽攻打襄樊兩城時贻誤戰機,借故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如果他能出兵拖住徐晃,以關羽的實力,很有可能連下襄陽和樊城,在漢水沿岸構築起一條完整且堅固的防線。更不會有呂蒙白衣渡江之事。所以關羽之死,劉封起碼分一半的鍋。
之後劉封又犯了嚣張跋扈的毛病,與孟達發生矛盾,導緻其投降曹魏。所以當他丢掉上庸三郡,兵敗逃回成都後,劉備才會怒火中燒,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将他賜死。
長子劉禅劉備的第二個兒子劉禅,就是那位連諸葛亮都扶不起的“阿鬥”。當然,這隻是劉禅在演義小說中的刻闆印象。其實曆史上的他,并非是個肥頭大耳的傻兒子。
相反無論說話還是做事,劉禅都表現得十分有邏輯。自古便有“立長不立幼”的說法,所以身為長子的劉禅,從一開始就注定要接過劉備手裡的皇位。
在正史中,蔣琬曾執意要出兵東征。劉禅知曉其中的利害關系,就派姜維将其說服。費祎遇刺後第二年,蜀漢就開始再次籌備北伐,期間整個行政機構運轉正常,難道隻是大臣們的功勞?
諸葛亮死後,人才凋零的蜀漢又支撐了29年才宣告滅亡。姜維在說出“臣等正欲死戰”的時候,劉禅其實已經六十歲了。如果他真像演義中那樣昏庸無能,怕是連十年都撐不到。
所以劉禅更像是個才華平庸,為人敦厚和善的君主。唯一一次砍人,是因為有個叫馬邈的人,在諸葛亮死後上奏編排他專權獨斷。這封奏折觸到了劉禅的逆鱗,當場下令将馬邈處死。
由此可以知道,國内政事的是非曲直,其實劉禅心中一直有數。隻是他知道自己是中人之姿,不願多做幹預罷了。從整體上看,劉禅對得起親爹給他起的大名和表字。最起碼,他實現了劉玄德一半的野心。
名字暗藏玄機而那份藏在兒子們名字裡的野心,便是登基稱帝,一直延續蜀漢江山,最終達到“興複漢室,還于舊都”的理想了。劉備收養劉封時,後者名字中的“封”字,或許隻是個意外的巧合。
但劉備在給阿鬥取名的時候,很可能聯想到了劉封的名字。因為這兩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封禅”二字。在古代漢語中,“封”代表祭天,“禅”代表祭地。有資格祭祀天地的人,唯有帝王。
所以早在劉禅出生時,見慣吃人亂世的劉玄德,便起了興複漢室,自立稱帝的念頭。隻不過他比曹操更加光明磊落,也更純粹。隻要漢家天子還活着,那他就仍然是大漢皇叔。
然而劉備自己雖然不好意思當皇帝。但對于劉禅等子嗣,他卻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幹掉孫曹兩家,統一天下,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并将大漢江山一直延續下去。
這份心思,隻要把他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就能看得分明。劉備的兩個小兒子,分别叫劉永和劉理。加上劉封和劉禅兩人,連起來就是“封禅永理”。
封禅是皇帝身份的象征,而“永理”則是永遠治理的意思。整句話連起來,就是希望子孫後代一直身居帝王之位,治理天下。這份野心,不愧是曹孟德口中的“天下英雄”!
劉備雖然有稱帝的野心。但他心中真正的理想,卻是“興複漢室,還于舊都”。因此他才會在漢獻帝死後才選擇登基,才會在白帝城托孤于諸葛亮,準許他“取而代之”。
其實不僅是劉備,整個蜀漢政權,都在為了這個理想而奮鬥。奈何造化弄人,最終隻能目送司馬氏一統天下,建立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