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秦孝公時期,魏國可以說正處于強盛時期,三晉的領軍國家,甚至差點滅了羸弱的秦國。自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以後,國富兵強,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屢次大敗不可一世的魏國。經曆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蕩時期,秦國定巴蜀、破三晉、敗義渠國、打齊楚,此時的秦國已經有一統天下的勢頭了。
秦始皇劇照
秦昭襄王嬴稷,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太爺爺,繼位以後,也算是勵精圖治,憑着老祖宗留下的基業,本有三次機會可以稱霸天下,甚至一統六國,卻都一一喪失!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楚國想和齊國、韓國聯合讨伐秦國,沒想到卻被秦國先下手為強了。秦國伐楚,大敗楚軍,楚國被迫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公元前279年,秦國繼續攻打楚,白起領兵奪取楚國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迅速殺入楚境,直逼楚國的都城郢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一帶。 秦軍大敗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都,并燒毀了楚王的墳墓夷陵。楚軍兵敗如山倒,無力再戰,一路退到陳,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楚國與秦國講和,秦國就此罷兵。
而楚頃襄王退到陳城以後,以陳為都,聚集逃散的百姓士兵,再次武裝起來,聚集了10萬士兵,向西回攻,慢慢奪回了被秦國占領的15座城邑。
如果當時秦國乘勝追擊,圍殲楚王,可一舉滅楚,或可占領楚國全部疆土。若楚國之地盡歸秦國所有,向東可以震懾齊國、燕國,中原地區的韓趙魏三國可被三面圍堵,任其慢慢宰割!
這應該是秦國第一次最接近稱霸天下的時刻,卻沒有把握好時機。
白起劇照
打完楚國之後,公元前276年,秦國又派大将白起攻打魏國,攻占了魏國2座城池。魏國哪裡是秦國的對手?魏國就割地求和,割了河南溫縣的8座城池給了秦國講和。沒過幾天,秦國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國,韓國派大軍救援魏國,穰侯魏冉大敗韓國援軍,浩浩蕩蕩的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眼看就要攻破大梁城了,沒想到,最終魏國又與秦國割地講和,秦軍又撤兵了。
雖然此時的魏國早已無力跟秦國抗衡了,但卻給了魏國喘息的機會,又可以在秦國邊境搗搗亂,聯合一下其他五國搞搞合縱之術,給秦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如果秦國此時攻破魏國大梁,占領魏國領土,則将楚國與趙國完全隔開,楚趙聯盟就很難實現了,趙國就危險了,趙國一旦危險,楚國一國之力又不敢輕舉妄動。那麼再去收拾燕國、齊國、韓國就易如反掌了。
這是秦國第二次稱霸天下的機會,卻又白白喪失了機會。
穰侯魏冉是芈太後的異母弟弟,也就就是秦昭襄王嬴稷的舅舅,嬴稷能夠繼承哥哥嬴蕩的王位,也是在魏冉的極力擁護下實現的。嬴稷繼位時年僅19歲,是魏冉将武王後驅逐到魏國,秦昭襄王的一些兄弟也有異心圖謀不軌,也全部被魏冉誅殺。所以秦昭襄王早期,秦國的軍政大權基本都掌握在魏冉手中,一時權傾朝野。包括名将白起,也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
穰侯魏冉掌權期間,戰功赫赫,五國伐齊,數次出兵擊敗魏國,破楚都,圍大梁,敗韓國,破趙魏聯軍。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其實都是攻而不占,敗而不滅,所以秦國其實并沒落到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反而是士兵們常年在外艱苦作戰,老百姓疲于糧草,所以秦昭襄王晚期在時候,秦國的民生逐漸凋敝,也成了其他六國的衆矢之的,之前在戰果也一點一點被其他諸侯國奪了回去。
而且魏冉畢竟不是老秦人,看到之前的商鞅、張儀的下場,估計心裡也有點小怕怕,于是也藏有私心,想為自己留條後路,于是就想經營擴大自己的私人封地陶邑。
所以韓非在《韓非子.初見秦》中,評價穰侯魏冉“用一國之兵而欲以成兩國之功,是故兵終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認為這是秦國第三次稱霸天下的機會,穰侯魏冉不體恤民情,卻想用秦國一國之兵,建立兩個國家的功業,從而使得秦國錯失了第三次稱霸天下的時機!
縱觀秦國這三次稱霸天下的機會,都是打了大勝仗,卻都罷兵講和,隻圖眼前一時之利,給了對手太多喘息緩和的機會,如若秦軍攻而占其地,敗而滅其國,不用等到三四十年後的秦始皇,秦昭襄王嬴稷時期就很有可能稱霸諸侯,甚至一統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