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正在拔節生長
前天氣溫高達三十多度,昨日的一天冷雨澆下來,降了二十多度。原本穿短袖襯衫,因沒及時加衣,嗓子就出問題,回家隻好裹上羽絨服,保暖之後,扁桃體才逐漸舒服。
小時候,不論是上學,還是下地幹活,一出家門,就要在田間小道行走。每到春天,哪怕剛下過一場雨,但泥巴路上,仍很幹爽。母親會說:“田地裡的莊稼都等着雨水灌溉,所以春雨是不占路的。”後來發現,确實如此。
在一場接着一場春雨之後,漫山遍野的植物仿佛被喚醒了一般。到山上砍柴,能聽到枝頭嫩葉帶着拔節的輕微聲音。有的柴雖然很好砍,一旦看到正在長嫩尖,就不忍心下刀,隻撿些被冬雪壓斷的枯枝,或者用釘耙沿着山坡劃拉一些落下的松針。
其實,那些正生長着的嫩柴,雖然好看,捆起來也打秤,但扛回家,進竈裡隻會冒黑煙,很難燒出火苗。需要好太陽暴曬多日,幹癟之後,就如青草,根本不如那些枯枝敗葉經燒。
家門前不遠處,有條大河。河邊,自然生長着無數野生的垂柳。每到這個時節,河水潺潺,垂柳依依,若能放牛,則是最美好的時光。隻需将牛趕到草坪上,任由它們吃草,我們則可抓魚摸蝦。踩進水裡,輕輕地移開鵝卵石,石下,必有河蝦四處逃竄。
玩累了,就往柳樹下一躺,将折下的柳條編成一圈小圓帽,戴在頭上,爬起來,小朋友們開始上演敵後遊擊隊。在岸邊低矮的柳樹叢中或鑽進水底,打得不可開交,仿佛并非在做遊戲。
家鄉的垂柳,隻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生長。形狀各異,無人修剪,參差不齊,倒影在水裡,也是随波逐流。後來才知道,由于柳樹易成活,在中國種植的曆史已達4000多年。而且,世界上有520餘種柳樹,中國約占一半。
因柳和“留”同音,所以古人常以柳贈友,以表達依依惜别之情。千百年來,垂柳也一直為文人墨客青睐,以柳入題,歌詠不絕。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小雅·采薇》篇記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進入盛唐時期,詠柳的詩詞更是名篇叠出,晏殊曾寫:“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簡單兩句,就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撫垂柳,湖邊月色的美景……
再回家鄉,河邊的垂柳已被很多雜亂的毛草所包圍,想鑽進去都很困難。千百年來,河水依然向東流淌,然而,河裡沒了魚蝦,也就無人光顧,到處恣意生長着毛竹與雜樹。
在城裡,經過園丁辛苦勞作,街旁景觀修剪得如油畫一般。河邊,難得看到幾棵垂柳,經過一天春雨的滋潤,柳條青中泛綠,随風輕飏,正向人們展示着那份美麗與多情。
最近,也隻能通過早晚散步的方式鍛煉身體,除了水泥路上有少量積水,健身步道上,行走十分舒适。隻是,在人多的地方,還得加強防護。到了河邊清靜之處,可取下口罩,盡情呼吸。忽而聞到一陣清香,仿佛置身于家鄉的山間或水旁,那是植物正在拔節生長。
(2022年4月14日)
作者簡介:南京機關作家協會會員。平時熱愛生活,夜間堅持寫作,所寫文章,散見報端。随筆集《都是真實的人間》作為文彙新觀察叢書之一,于2021年9月在上海文彙出版社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