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在我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長期以來的主流觀點認為,蚩尤原本是炎帝部落裡的一位将領或部下,因為某些原因,帶着旗下的九黎族叛出并擊敗了炎帝部落。
由于太過骁勇善戰,逼得炎黃兩大部落不得不聯手共同禦敵,最終三大勢力在涿鹿展開決戰,蚩尤兵敗被殺,九黎族也因此融入到了華夏族群中……
然而,就在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蚩尤的真正身份或許會颠覆我們以往的認知——他既不是炎帝的部下,也不是獨立于炎、黃兩大勢力之外的另一方諸侯,他真的身份,很可能是黃帝之子。
“黃帝戰蚩尤”,其實是一個父子相争的故事。
這份研究成果來自哪兒呢?
清華簡,即清華大學所收藏的一批戰國簡牍。
關于清華簡的來曆,我想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這是2008年由校友趙偉國出資從香港購得後,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的一批珍貴簡牍,共2500餘枚。
它們應該是被不法分子從古墓中盜出來倒賣出去的,如今,已無法知曉其具體的出土時間和地點,但從碳14檢測來看,這批簡牍誕生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從文字風格來看,應該來自于楚國。
戰國竹簡,鄭州博物館藏
由于它是撰寫于秦始皇焚書之前典籍,其内容以經、史為主,并且有許多是傳世文獻中并未記載的,因此價值非凡,借用著名考古學家、曆史學家李學勤先生的話來說:
“這是連司馬遷也沒看過的典籍。”
“對它的研究是無止境的,和四書五經一樣,可以再研究幾千年。”
關于清華簡的真僞已有定論,我就不再多說。
現在言歸正傳,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及的“蚩尤”的身份問題。
過去十幾年中,清華大學的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研究團隊一直在對清華簡進行修複、釋讀和編造成冊,如今,已整理出版了10輯。
最近,研究人員整理出了一篇長篇文獻,共4450字、126支簡(推測原來應有130支),通篇内容基本圍繞着“日、月、星、辰、歲”展開。
這與《尚書·洪範》中記載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相似,故而研究人員就暫時把它命名為《五紀》。
《五紀》竹書以上古“大洪水”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後帝”通過“修曆五紀”平息了洪災,并以此展開,分别對天文曆法、山川地理、人倫道德、人體結構、上古曆史與傳說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可以稱得上篇一套龐博精深的戰國“百科全書”。
其中,文章的後1/4篇幅裡,主要記載了“人王”黃帝是如何利用“五紀”治理國家的,裡面涉及到不少相關的上古傳說,最為著名的當屬“黃帝戰蚩尤”。
然而,簡文中對于“蚩尤”身份的記載,卻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黃帝又(有)子曰寺蚘(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簡98-99)
蚩尤作五兵,這在已知的傳世文獻和出土簡牍中,都能找到印證,比如《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1993年湖北王家台出土的秦簡《歸藏》中也有“昔者蚩尤蔔鑄五兵”。
但蚩尤是黃帝之子的說法,卻是頭一次看見。
簡文後面,還提到了蚩尤與黃帝作戰時,出現了反常氣象:
“逆氣乃章(彰),雲霓從将,□色長亢,五色焚(紛紛),海霧大盲。”(簡100-101)
這就與《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使得天降大雨,狂風肆虐,差點趁機打敗黃帝部落”的說法相印證。
當然,《山海經》之說多少帶了些神話色彩,蚩尤不可能真的有呼風喚雨的本領。
如果結合簡牍内容,就可推測出當時的真相:蚩尤借着風雨大霧的掩護,突襲了黃帝部落,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但好在,黃帝一方應對得當,很快就重整旗鼓,進行了有力的反擊。
此外,《山海經》中提到的“女魃”,簡文中也提到了,但在裡面寫作“鬼魃”,按照傳說,黃帝請來了女魃助戰,女魃成功止住了大雨,讓黃帝赢得了這場戰争。
個人推測,女魃或者鬼魃,應該是黃帝部落的一位巫師或祭司,她通過祭祀,祈求這場大雨能止住。
後來雨果真停了,隻能說這是一個巧合,風雨雷電隻是自然現象,或早或晚都要停止的,和祭祀又有什麼關系呢?但對于尚處于蒙昧時代的古人來說,這往往會被視為鬼神之力。
除此之外,簡文中還詳細記載了黃帝對蚩尤的最終處置,即使是父子至親,黃帝也沒有絲毫的心慈手軟,他對蚩尤處以了“肢解”甚至“烹食”的極刑:
“黃帝既殺寺蚘(蚩尤),乃向(飨)寺蚘(蚩尤)之身,焉始為五芒。以其發為韭,以其眉須為蒿,以其目為菊,以其鼻為蔥,以其口為藭,以其亦(腋)毛為茨,以其從為芹,以其骸為幹候股,以其辟(臂)為桴,以其胸為鼓,以其耳為照笯。”(簡109-111)
類似的記載在魏晉的文獻《皇覽》和馬王堆出土的《十六經·正亂》中都可以找到。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黃帝的處置手段無疑是非常殘忍、可怕的,但如果放在四五千年前來看,就多少可以理解了,因為,這種對待戰俘或敵人的嚴酷手段,直到商朝,也仍然存在。
比如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中,考古學家就曾不止一次出土過一些盛放着人頭的青銅“甗”,而且還是被蒸煮過的。
殷墟博物館裡的青銅甗
換言之,黃帝對蚩尤的處理方式,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簡文中的記載應該是符合實際的,反而,如果是換成“寬大處理”,以體現黃帝的“仁愛”與心胸,那估計就是後世某個酸儒編的了。
當然了,清華簡雖然比司馬遷的《史記》更早,但裡面所載内容也不能完全當作史實看待,畢竟它所記載的故事,距離編寫者所處年代已經過去了至少2000年,裡面有多少是傳說,有多少是史實,又有多少是經過後人的篡改緣飾,都需要我們去一一去仔細分辨,而這,不也正是研究曆史的樂趣所在麼?
本文章參考資料:
-“清華簡關于戰國時期‘百科全書’的新發現”,《光明日報》,2021年10月30日11版;
-程浩,“清華簡《五紀》中的黃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