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漢語環境裡,“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喜新厭舊”差不多是一個意思,在古代卻不然,這個成語的來曆還有一個小故事:
說 戰國時有一個山裡人,養了一群猴子,它每天上山采桃子喂它們,以前都是每個猴子早上四個桃子,晚上三個桃子,有一天他對猴子講:“以後每天早上給你們三個桃子,晚上再給你們四個桃子”。不過這個方案遭到猴子們的一緻反對,山裡人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新的“朝三暮四”的方案。
這樣一個小故事,最直接地是諷刺猴子的愚蠢,因為總數七個并沒有任何變化。
那這對于我們的薪酬管理工作有什麼借鑒呢?
1.在總支付不必增加的情況下,适當調整支付的次數、額度、時機、往往會提升員工的滿意度,當然要切記莫做弄巧成拙的事。
曾經有一家公司的員工阿原,家裡妻子的健康遇到一些麻煩,昂貴的醫藥費使阿原的積蓄難以應付。正當阿原在危難的時刻,公司主管了解了他的情況,決定為阿原透支三個月的工資,以解燃眉之急。靠這筆錢,阿原渡過了難關,他成為這一制度的受益者,深深地感激主管、公司和這一薪酬制度,他努力工作,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人不像猴子那般愚蠢,但人也是經濟人,員工在不同的時刻對薪水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譬如,對新員工來說,他們往往特别希望公司能預付給他們薪水的很大部分,以備生活之需,也能在一定意義上體現自己的價值。
,